内容详情
2016年07月25日
收获学识与良知
——九旬老人读《苏海一瓢》
阅读数:2160 本文字数:1035
编者按:这是一封信。写信的人叫吴军,是一位出生入死的军人,曾供职于七兵团、浙江军区政治部保卫部,转业后曾任温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州日报》总编、温州市文联主席,一度兼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在读《苏海一瓢》后,给这本书的作者郑秉谦写了这封信。今年5月,建德市邀请浙江老作家参加“清虚严陵”活动,吴军本是候邀名单中人物,后因距离过远、九旬老人途中多有不便而作罢。现征得他的同意,将他的信与《鹧鸪天》词公开发表。
秉谦老弟:
您的大著《苏海一瓢》,从芒种读起,到夏至读好。这半个月除读报刊偶尔创作外,大部分时间是读您的书;是朗诵,一人读两人听。兴之所至,还挑灯夜战,以共同收获学识与良知。书中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一本书是廿年研究所结的累累硕果,可谓费尽心血,汗透纸背。上下两辑,各有侧重,把东坡写活了。他的诗词歌赋及精美的书法,纸上江湖,笔墨风云,唤起人们审美情趣。他官至二品,降到八品,乌台诗案险些人头落地,让人惊心动魄。他的高风亮节在三贬中得到充分体现,令人敬佩。说句心里话,您真是博学多闻,才高八斗,读了那么多参考书,实在是难能可贵。那校勘、释疑、解惑,入情入理。那美石、丑石、怪石,玩的石文化;您以《石头记》为题,有深意在焉。您是杭州人,把东坡梦绕湖山列一专题,(把)东坡对武林的贡献见诸毫端,(我)过目难忘。英娣生前曾嘱一定要写好《东坡三贬》,写了三贬,不定期写了求真务实的(研究)文章。她九泉有知,会感到份外欣慰。
东坡在遭难时,虽有太皇太后为其美言,但未能给他带来好运,虽启用,也是昙花一现。赵匡胤早有遗言不能杀士人;倘若违背,必然引起公愤。皇帝算什么?凡人而已。穿上龙袍,就成了万人以上。故孟子断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通读二十四史,这些人如走马灯一样,瞬间灰飞烟灭,有谁记得他们?死了就完了。而苏轼这大文豪,为人、留书,仍然光照人间;他的生命得以在人民心中延续。
您做了一件好事善举,为世人搭桥铺路。读了您的著作,会记住您,称赞您。人活到这个份上,应该满足了。附小令一首,聊表寸丹:
鹧鸪天·秉谦《苏海一瓢》读后
沧海波涛可斗量,行云流水咏词王。敢言直谏遭三贬,境界升华盖四方。 冤狱后,放蛮荒,时宜不合满愁肠。心栽五柳看真景,梦绕湖山闻暗香。
现值暑季,善自珍摄,向您全家转达我这九旬老人对他们的祝福,请他们恪尽孝道,让您身心俱健,多留下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我老伴曾在(军区)政治部门诊所工作,她认识您,嘱我向您致意。此致
敬礼!
吴军
丙申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