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8日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
阅读数:521 本文字数:1065
“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李善德拖着腿,摘下帽子,用宽大的衣襟擦拭着头顶血痕,仰天大笑,倒地昏迷。
公元755年,也就是天宝十四载,身处长安的无名小吏李善德接到了上级任务,在6月1日前从岭南送10斤荔枝煎到长安。稀里糊涂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可他不知道,一场通天阴谋正慢慢靠近他……回家路上,他偶然发现那“煎”字处有一贴黄,却没有押缝钤印,他便好奇一撕,这一撕,可要了命了,那处分明写着“鲜”字,他这才意识到被坑了,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为了家人,他开始天才般的计算,有了方法后,又得到了国忠金牌,就成了任何官员都惧他3分的“荔枝使”。11天,回到长安的只有一骑,两瓮荔枝,赶在贵妃诞辰前,色、香、味皆不变。李善德这才放下心来,“我成功了”。他,也从开始的不想死,变成了不怕死,于是他便找到了杨国忠,说出自己最真实时的想法……
“这一路上,有多少骑手奔波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天下粮钱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从何而来?!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在官场腐败的年代,有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去迎合上司,又有多少人像李善德一样勇敢地说出真相。李善德甚至为最坏的结果做过打算,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女儿规避风险。
小说里这些惊天阴谋,是我们一辈子不会遇到的事情,但它的内核就是如此真实,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官职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我都闻所未闻,但读起来直摄人心,不用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就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因为这一个“大盘”背后蕴含的机理是有共性的,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我真切的感受到阅读每一行字都是在读现在职场中那些拼命工作,想保住生活质量的无力年轻人。看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连做梦都在工作”,谁不苦笑?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精神能让人冲破一切阻滞,那就是豁命去守护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它带来闯劲,也让我们不至于最终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李善德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对得起职责,更对得起家人,文学需要这种小人物的细节让我们体会贯穿古今的共性。
坏了鱼朝恩的大事,又惹怒了杨国忠,本该被判死刑的李善德却得到了皇上赏赐的一盆绿李,得以活命。最终杖二十,全家长流岭南。
《长安的荔枝》只不过是用另一视角解读“一骑红尘妃子笑”罢了。
不,杜牧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新世纪实验学校七(7)班 李林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