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8日
洋溪街道深化“红领商圈”模式 打通服务商户居民“最后一公里”
阅读数:333 本文字数:1205
本报讯 洋溪街道作为建德城市东扩的主战场,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基础。位于洋安新城的“江和城”商圈是区域商业中心,辐射周边2.5万余居民,汇聚百余家商户。面对以往商圈治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等难题,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创新机制,成立“红领商圈·一路向洋”商务社区党委,整合多方力量,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切实为商圈减负松绑,真正打通服务商户和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构建“1+4+X”治理架构,洋溪街道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协同治理”的转变。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一套多元共治机制逐渐成熟。街道梳理出部门“资源清单”35项、“职责清单”18项,推出“暖洋礼包”46项,真正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上门。每月召开的“圆桌议事会”以“政企沙龙”形式搭建沟通平台,截至8月已召开23次,协调解决问题34个,有效杜绝了问题“层层上报、久拖不决”。每月15日定为“商圈暖洋服务日”,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集中执法与服务,变多次检查为“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既筑牢安全底线,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商户经营的干扰。
数字赋能也让基层治理变得更高效、更温暖。街道升级“洋安E未来”小程序,融入“红领积分银行”,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居民和商户可随时提交需求、兑换志愿权益,实现“码上办”“随时伴”。同时,联动市场监管局推进消费纠纷“一键和解”,开展“局长带您逛商圈”“你点我检”等活动,让纠纷调解更快、更便捷。信息发布更通过“宜居建德”“美丽洋溪发布”等平台实时推送,商户动态、优惠活动一目了然,商圈热度与参与度持续提升。
服务下沉,更让治理充满温度。街道围绕“服务常伴、暖洋相伴”等理念,组建八支“暖洋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聚焦青年、老人、儿童及新就业群体需求,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等多元服务,累计举办公益活动50余场,惠及上万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创新“双向引流”模式,将“江和城”商圈与畲族文化、高岭生态等资源串联,在五一期间推出红领商圈主题系列活动,结合“高岭——情人谷”游线、马拉松赛事等,带动商圈客流增长35%,销售额提升8.4%,周边村社增收20余万元。此外,打造“遇建17造物集”青创街区和“周末音乐市集”,成功引进多家青创企业及蔚来、全家等知名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商业生活。
洋溪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服务下沉,不仅优化了商圈的治理结构,更激活了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活力,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高效协同、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新路。
洋溪街道“红领商圈”模式的探索表明,筑牢红色堡垒、推动协同共治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通过功能型党委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干部跑腿”的服务转变。以“三张清单”“圆桌议事”等长效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激发商户参与积极性,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让党群关系更紧密、商圈发展更有力。
(记者 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