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1日

新安股份:深耕创新创业 铸就行业创新“国家队”典范

阅读数:449   本文字数:1428

本报讯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安马目智能园区的实验室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周祥博士及其团队正专注地做着实验。他们历时两年,近期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对特种有机硅材料的垄断,并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新安立足硅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有机硅终端化、高端化发展。未来,新安将对标世界一流,不断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积极拓展高附加值前沿应用,以技术创新驱动进口替代。”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功能性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员周祥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安股份)坚持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壹计划”,大力推进“登峰、尖兵、远航”三大行动,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联合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科创中心等高校共建专业研究院,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企业近三年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24项,与浙江大学、俄罗斯国家元素技术研究院等合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累计获授权专利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

截至目前,企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已引进30名高端人才,已扎根建德十余年的“新建德人”余神銮就是其中之一。新安股份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产品已应用于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实现产学研融合“双向赋能”。

“我们新安依托全球首创的‘氯—硅—磷’三元素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循环与减排,不仅以实际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生产力,更以技术创新驱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事业部科研人员余神銮表示。

数字引擎驱动产业变革,新安股份在“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车间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塑传统化工生产模式。其依托长期工业实践,构建强大数据能力,围绕“三化融合”与“三链协同”,以实现全产业链“智造升级、链主协同、产业赋能”为目标,融合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集成“5+X”系统,建成行业特色全产业链协同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转型,实现“产品+服务”模式转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保持竞争优势,为民族硅基新材料走向世界树立标杆。

人才反哺在“青创共同体”建设中率先发力。新安股份技术骨干担任“乡村创客导师”,在大同镇浆果产业园、三都镇香榧工坊等共富项目孵化16个技术应用案例,带动村集体增收超600万元。同时通过政策闭环护航创新,比如三都镇周昊泽团队研发香榧巧克力年销80万元,并配套40万元“金点子”扶持资金,累计落地项目24个。

“科创雨林”滋养双创热土。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平台筑基上,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国家级、省级、杭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等87家,建成6个杭州市级创业平台,15个省级青创站点,推出“万个共创工位”计划,吸引345支团队入驻;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建德分院)落地建德,助力西部县市培育大创产业。政策活水间,《来建一本通》集成28项人才政策,“产学研用”融合基金规模达20亿元,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37%。

从实验室的分子键断裂重组,到田间地头的浆果丰收;从博士后工作站的尖端攻坚,到乡村工坊的“巧克力香气”——新安股份的创新脉络,正是我市人才引领驱动的缩影。在这里,国家级技术中心的“高精尖”与乡土车间的“烟火气”交融共生,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记者 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