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8日

再生稻喜获丰收 种粮大户探索“一种双收”新路径

阅读数:118   本文字数:639

本报讯 金色稻浪翻滚,收割机轰鸣前行,日前,航头镇7000余亩再生水稻迎来头季丰收。来自杭州地区的80余位种粮大户齐聚田间,实地考察这一创新种植模式的生长状况与产量表现。

在航头镇东村村,再生稻浙杭优820试验田边人头攒动,今年4月份种植的7000余亩再生稻迎来首次成熟收割。联合收割机正在种粮大户姜旭的示范田里进行头季稻收割作业,留桩高度严格控制在35—40厘米,为再生季腋芽萌发保存生命力。金黄的稻谷倾泻入车,田垄间弥漫着清新的稻香。

再生稻是在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茬茎秆上的腋芽再生培育第二季水稻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区域推广,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实现“一种双收”的高效生产。

去年刚从城市转战乡村的姜旭,作为一名种粮新手小白,与新品种再生稻在一次参观学习中结下缘分。他告诉记者:“这个品种穗粒好,比普通的颗粒多了很多。我一个新手,按照推荐的模式都能种好,明年准备再追加200亩。”

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洪晓富介绍,再生稻种一季收两季,目前是第一季,11月份可以再收一季。再生稻的优点是三高五省: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种得好,一亩地第一季可收粮700公斤左右,再生季还可以收三四百公斤,一亩地两季加起来可以收一吨左右粮食。

当天,通过收割、称种,最终航头镇试种的再生稻头季稻实测亩产674.23公斤。来自建德以及周边县市的80余名种粮大户,一起听农技专家详细介绍再生稻种植的核心技术要点,通过前期培育壮秧、中期晒田壮秆、后期补施促芽肥的系统管理,为再生季丰产夯实基础。

(记者 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