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2日

唐诗中的睦州

——建德江篇之四

阅读数:157   本文字数:945

□ 朱睦卿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贯 休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更无人望青山立,空有帆冲夜色来。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

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

 

——《全唐诗》23—9419

 

贯休在睦州逗留过很长一段时间,与几任睦州刺史关系都很好,因为他的诗名,当地官员对他都很尊重,互相之间多有唱和。

诗中的“桐江”是指睦州城东新安江和兰江汇合以后的下游江面,在桐江上闲望是因为贯休居住在睦州城东的缘故。

这是一首抒发寂寞情怀的诗。

春天的景色是这样的迷人,踏春的人们贪恋郊外的春色,迟迟不肯归去,直到夕阳西下,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回城,以致扬起了一路灰尘。面对红尘中的纷纷扰扰,诗人冷眼旁观,独自一人背对青山,傲然而立,江上来往的船只纵然很多,但是和急于回家的车队一样,又有谁能够理解诗人的心思呢?

贯休是个很有独立人格的人,因为不肯屈从钱镠要他将“一剑霜寒十四州”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竟然离开故土,表示“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远赴蜀中,吟出了“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的诗句,赢得后蜀统治者王建的敬重,赐号禅月大师,为之建寺院,“曲加存恤,优异殊常。”(《宋高僧传》)

在这首诗中,贯休感叹知音难寻,纵然面对“汀花如火”“沙鸟似云”的美景也高兴不起来,从江上的波浪中联想起了自由潇洒的越国功臣范蠡(鸱夷子皮),暗暗地透露出要离开的意思。

贯休还有一首写给睦州刺史冯岩的诗,称他为“桐江冯使君”——

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

薄俗尽于言下泰,苦心唯到醉中闲。

香凝锦帐抄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

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

 

——贯休《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注释:

 

红埃:飞扬的尘土,指尘俗,比喻污浊的东西。

钟外:钟声之外。指沙鸟高飞,超出云端,钟声都传不到的地方。钟指寺院中的钟,为寺院常设之物,有钟楼和鼓楼,晨敲钟,暮击鼓,所谓晨钟暮鼓是也。

汀花:沙洲上的野花。汀花如火即江花如火。

鸱夷子:即鸱夷子皮,越国谋臣范蠡经商时起的名字。鸱夷子皮的原意是皮革做的袋子,或以为是越王勾践赐给范蠡的号,暗示他为勾践装入皮囊沉入五湖(太湖)中溺死;或以为是盛酒的皮囊。据《史记》记载,越灭吴以后,范蠡弃官从商,改名陶朱公,“三致千金”,皆散去。后世尊他为商圣、财神。

散发:披散着头发,闲散自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