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09日

以创新要素重塑优配助推县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阅读数:1108   本文字数:1320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浙西人才科创高地总目标,聚焦重塑机制、改革方法、突出重点,强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努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出成效、做文章。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全市技术创新指数进步排名位列全省第9位。

 

聚焦企业侧,做大科技创新主体基石

 

一直以来,我市注重梯队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聚焦高成长型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完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打造生机勃勃的“科创企业森林”,逐步形成了拥有276家高新技术企业、96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科技领军型企业的分层培育库。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研发机构“两清零一提升”“全覆盖”工作,对企业在建的和已建成但未达到相关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纳入各级培育库,进行“一对一”定制化重点支持培育,新增杭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累计培育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6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居全省第1位。助推企业重大技术攻关,建立企业创新积分制,以研发投入为重点开展“十大创新企业”评选,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并在研发立项上予以倾斜支持,将研发投入在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从8%提升至15%,引导企业重视研发、加大研发、主动创新。

 

聚焦载体侧,做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积极布局“产业 + 平台”创新策源矩阵,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个知名大学优势学科”思路,主动融入杭州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先后与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搭建创新平台9家,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63项,申请专利210件,授权专利143件,落地西湖大学元素驱动、华奕无人机等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探索“企业+导师”校企双聘机制,针对我市精细化工、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清单化梳理高校专家团队资源,形成覆盖六大领域122名科技专家库,精准匹配18位专家教授担任60余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技术导师,其中东科新材料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团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制出应用于路标涂料的氧化蜡,帮助企业增产50%以上。打通“人才+项目”成果转化通道,主动破解人才引育难题,以引进外国高端人才为切入点,深入实施“115”全球引智工程,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专窗,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以及草莓、蛋鸡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立项杭州“115”引智项目25项,引进外国专家11人,增速位居杭州市第一,先后入选省、杭州市人才团队项目各1项,实现省、杭州市团队项目双突破。

 

聚焦服务侧,做优科技创新生态土壤

 

不断加强内外联动,打造产业孵化新引擎,制定出台《建德市打造科创飞地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布局沪杭科创飞地3.7万平方米,累计入孵数字经济、VR等高端人才项目31个,撬动投资3亿元以上。点面联动,激活增值服务新动能,立足“政策宣讲+难题解决+人才服务”三大维度,通过“一企一人”、落企到人等制度,提高企业服务精准度,2024年实现技术交易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13.66%。产学联动,浓厚创新发展新氛围,首次联合中国人保开展“创新保”实践,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以科技活动、专题路演为载体,加速上海、杭州创新资源导入,持续擦亮“湘·建”农业科技创新论坛、科创菁英等科技品牌活动,带动落地产学研合作92项,研发合作金额达9300万元。

 

(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