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9日
严婺古道寻踪
阅读数:270 本文字数:1366
□ 沈琪彪
我知道,行走了一天,它就在我附近,伴我前行,若隐若现。到兰溪芝堰村时,已是傍晚,太阳与我们道别。此刻的芝堰古村,镀上了一层柔柔的淡金色,青石板上跳动着细碎的光斑;村口的古樟树垂下长长的影子,月牙塘水面已倒映起点点灯笼。廊檐下老茶馆的铜壶咕嘟咕嘟作响,三三两两的村民捧着粗瓷碗,坐在门槛上边闲话边吃饭。
身后的山峦渐渐隐成水墨轮廓状。
芝堰为严婺古道驿站,是当时从婺州金华至寿昌建德的官驿文递必经之地,由此往南去兰溪、金华一马平川,但往北去建德、寿昌等地,几十里山路荒无人烟。
上午八时许,从建德新安江市区,驱车到更楼的湖岑畈村,离开国道、转走山间公路,经岑塘坞、石口和甘溪村,窄小的公路盘山而上数公里,最终到达邓家乡邓家村。弃车步行,穿过村庄,沿机耕道蜿蜒而行,约行二公里,与宽阔的大洋溪相遇,结伴而行。此时已进入兰溪境内。
过几个大山湾,一座水库跳入眼际。大洋溪与水库汇合处一侧,散落几户人家。这便是兰溪境内的黄店镇下慈坞村。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下慈坞村背靠兰溪西部高峰尖坞山,是建德与兰溪的界山,海拔近千米,如巨龟般匍匐。山下正对芝堰水库,碧波千顷,水归东南。
严婺古道傍村而行。道路留有拓宽痕迹:半幅用青石铺就,半幅是推平的土地。
行至芝堰水库渡口,不见人影。两座废弃的建筑屋里,丢弃着几只水胎、一只破烂的快艇。因水源保护,渡船早已取消,无奈一行七人就只能沿着水库沿岸山湾穿行。水面蜿蜒出无数犬牙交错的岬角。
进入一个大湾子,路越走越窄,山愈来愈高,水流越来越小。至尽头,路断头。
这是一个已无人居住的山谷,临涧而筑的一栋废弃民舍破旧欲倾欲塌。
溪涧从山垄冲出来,乱石杂堆。白色檵木顺山势铺展,万寿竹一簇簇沿着涧边蓬勃生长。溪涧一边是空旷地,地垄依稀隐现,因无人种植,长满车前、泽漆、毛茛、地黄、金疮小草、蒲儿根、夏天无、野芝麻、小花黄堇和飞蓬等。
蝴蝶在山谷纷飞。
我们蹚过荒地,在乱石堆中跳跃,爬上陡峭山涧,钻出藤黄檀窝,终于找到小路,进入更深的林木幽幽的堤坝路。
堤坝路边都是野生阔叶林,乔木灌木混杂,将山坡、山谷、山湾染作墨色。
大湾子、小湾子,一个连着一个,一时土路一时石块铺垫的路。走着走着,小路忽然没入水中不见了,却又能在一旁找到延续的路。
芝堰水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部分古道已淹没于水中。或许我们走的某一段是古道,衔接着堤坝路,又遇见古道,分分合合……几十年的日晒雨淋,春夏秋冬反复轮回,已难辨别古道、堤坝道。
山与山之间都有顺水沟,搭有石桥,桥身铺满鲜绿的苔藓;或被爬山虎吸附,绿色密集,覆盖桥面。已是雨季,桥洞奔泻出哗哗的山水,激越奔涌一段后,到了平缓处便柔柔地歇下势头,躺在水库边的茅草里,形成一个又一个积水滩。
穿过一片一片楠竹林,总有竹笋破路而出,立于路中央。刚出头的竹笋,圆锥头,桀骜不驯的样子,已一两米多高的,笋箨已变得棕绿。
山坡灌丛中,映山红热情似火;白花檵木,洁白如雪;红花檵木,艳丽似霞。
山路的尽头,已无路可走。到水坝,拦截我们的是百米深的水,一边是悬崖峭壁。想绕过一旁的悬崖,向坝上游人喊话询问。摇摇头晃晃手,答:附近的山全是峭壁,绕不了。已傍晚,急。返回,又要走八九个小时,已不可能。
同行人觉量,神奇地联系到了附近村里的熟人。喊来了小艇。上到坝上,天便暗了下来。下坝,便是芝堰村。稍作停留,赶往新叶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