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8日
经纬织春秋 雷国香和她的畲族彩带“无字史书”
阅读数:315 本文字数:857
在机械轰鸣的时代褶皱里,建德市非遗畲族彩带传承人雷国香仍以七十载光阴解码《高皇歌》的经纬密语。她的织架上游走着凤凰图腾与甲骨文符,丝线间凝铸着畲族千年信仰体系,那些蕴藏“福禄寿喜”的经纬结构,正以创新纹样激活古老文明的当代叙事。
春日午后的大同镇高桥村,年过七旬的雷国香在老屋小院里端坐,膝头铺着一方青布,十指翻飞如蝶。彩线在木梭与竹签间穿梭跳跃,经纬交织间,形似凤凰展翅的彩带纹样渐次浮现。
雷国香说:“我们畲族有一项特别的技艺就是彩带编织,从我奶奶到我妈再到我,已经第三代了。畲族的女孩子从六七岁起就要开始学,一直学到出嫁。因为我们畲族没有文字,只能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麦穗啊、花啊、鱼啊等等记载在彩带上。”
木梭织就时光,谈及当年的学艺场景,雷国香的记忆依然鲜活:6岁寒冬,母亲将冰凉的竹签塞进她手中,“握不住梭子,就守不住根”。彼时全村尚有20余人会织彩带,如今唯剩她一人掌握全套72道古法工序。
为抢救濒危技艺,雷国香走遍浙闽畲寨,在85岁老人蓝梅英家中发现即将失传的“双面异色织法”;在景宁深山寻得古法茜草染秘方,使“畲族红”重现于世。女儿钟秀萍手机里至今仍存着母亲当时跋涉的影像。
2019年,在雷国香的推动下,我市首座畲族彩带传承馆落成。馆内陈列着她复原的宋代“八结纹”婚带、明代“百鸟朝凤”祭祀带,当然还有为杭州亚运会设计的“拼搏纹”运动发带等创新作品。
退休不离岗,现任文艺村长的雷国香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发起一堂又一堂“彩带思政课”,也开发出一款又一款新品。
大同镇高桥村妇女委员、雷国香的徒弟王桂红告诉记者:“雷老师平时在畲族彩带的传承过程中,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认真和耐心的。她的一针一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字符都力求完美。作为高桥村的年轻人,我们要传承雷老师的精神,把畲族彩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月光漫过窗棂,未完成的彩带在灯下泛着柔光。那些跨越千年的纹样,正在新一代织娘手中焕发新生。正如雷国香常说的:“只要山间的茜草还在生长,只要姑娘们还愿为出嫁织一条彩带,我们的文明就永远鲜亮。”
(记者 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