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4日
堵的是管道 通的是民心
朱池社区从“小事”做起推进基层治理
阅读数:237 本文字数:862
本报讯 “各位领导,4号楼2楼厨房下水道堵了,麻烦看一下,谢谢!”近日夜间,洋溪街道朱池社区微信群里,住户发出了焦急的求助信息。仅过了3分钟,该社区副主任潘正芳便迅速回应:“等下,我马上到!”
随后,潘正芳迅速收拾好各类疏通工具,大步流星地朝着事发小区赶去。当他赶到现场时,发现厨房地面早已被污水淹没,刺鼻的气味在房间里弥漫。经过初步检查,他发现堵塞点位于单元公共下水主管道。情况紧急,为了防止污水持续上涌,给更多住户带来困扰,潘正芳从2楼开始向上,逐层逐户敲门沟通。每到一户,他都耐心细致地说明2楼的状况,诚恳地请求大家暂停用水。住户们看到潘正芳一心为大家着想,纷纷表示理解与支持。楼上住户王先生感慨道:“一开始觉得堵的不是我家,但潘主任说得在理,谁家都会有难题,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好专业维修人员后,潘正芳全程协助施工。在昏暗的管道井里,他和维修人员并肩作战,不怕脏、不怕累,有条不紊地清理着堵塞物。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成功完成了管道疏通和清洁工作。污水得以顺利排出,住户家的厨房恢复了往日的整洁。目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住户激动得眼眶泛红,紧紧拉着潘正芳的手连声道谢。
在朱池社区,这样暖心的场景并非个例。潘正芳始终秉持“居民需求不分昼夜”的工作信条,今年以来,他已成功处理12起夜间突发问题,从管道堵塞到紧急送独居老人就医,桩桩件件,都彰显着他对居民的关怀。
近年来,朱池社区积极推行“科技+居民共治”模式,全力提升应急能力和社区治理水平。通过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居民可以随时在微信群求助,或是拨打楼道里预留的干部电话号码,真正实现紧急事件“接诉即办”;创新开展“楼里微光·夸夸大会”邻里协商平台,促进邻里关系升温,有效化解“自扫门前雪”式的冷漠与矛盾;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重点标注老年家庭信息,确保在突发状况下能够优先处置,给予他们及时的关怀与帮助。
正如潘正芳所言:“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件‘小事’都连着民心。”这个深夜,疏通下水道的“微光”,不仅照亮了住户的厨房,更映照出基层治理中“民呼我应”的担当与温度。
(通讯员 江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