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1日
唐诗中的睦州
——乌龙山篇之六
阅读数:676 本文字数:973
□ 朱睦卿
雪中乌龙山 洪樟潮 摄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
贯 休
庭果色如丹,相思夕照残。
云边踏烧去,月下把书看。
涧水仙居共,窗风漆树寒。
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全唐诗》23—9388
乌龙山山高林密,植被良好,空气湿润,负氧离子十分丰富,盛产茶漆竹木和各种药材,是养人的好去处,吸引着历代高僧名道、名人高士来此修心养性,有东晋道教大师许逊、唐代高僧少康等等。著名诗人刘长卿贬睦期间,和道教尊师许法棱、著名诗僧灵澈上人多有往来,并有诗作相赠;隐居乌龙山读书的文人更是不计其数,著名者如后来被尊为乌龙神的邵仁详、金兵犯境仍“端居于严”的严州人王升,这首诗中的贾泰处士也是这样的人。
贾泰是个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为了专心读书,他在乌龙山中造了房子,远离尘嚣,住了下来,并且在院子里种了果树,在山坡上栽了漆树,保障生活来源,作了长远打算。
从诗中透露的内容看来,贾泰是贯休的老朋友,贯休十分挂念他,给他寄诗以表白自己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既是对贾泰山中生活的描写,也可以看做是贯休的自况。诗的结尾对贾泰的前程作了乐观的期望,嘱咐他要做好为国效力的准备,不能有隐居“怀安”的念头。
这首诗的重要性还在于记录了严漆的生产。
严州向有种植漆树的传统,所产之漆称为“严漆”,是严州著名的土特产,早在宋代就已经列为贡品,至今仍有出产。生产严漆的最早记录见于南宋初年的淳熙《严州图经》,而贯休这首诗将严漆的生产记录提早了三百多年,是一条重要的地方经济史料。
贯休到过睦州好几次,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乌龙山的寺院里,在乌龙山中写下了不少作品,描写山中的景色和山上的生活,如《寄新定桂雍》——
独自住乌龙,应怜是衲僧。
句须人未道,君此事偏能。
坞湿云埋观,溪寒月照罾。
相思不可见,江上立腾腾。
还有寄给睦州刺史宋震的《寄宋使君》——
寺倚乌龙腹,窗中见碧棱。
空廊人画祖,古殿鹤窥灯。
风吼深松雪,炉寒一鼎冰。
唯应谢内史,知此道心澄。
注释:
踏烧:实地踏看烧山后的情况。古时山区垦荒采用畲田法,即砍伐森林,放火烧山,使山土松软,利用草木灰烬作肥料,然后播撒种子,称之为“畲田”,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法。
把书:手里拿着书本。把:拿着,抓住。
侧席:侧着身子坐。刘向《说苑·尊贤》:“楚有子玉得臣,(晋)文公为之侧席而坐。”即坐不安稳的意思。
怀安:贪图安逸。这里是说在家隐居不仕。
乌龙山雷公庵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