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我市“党建+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入选民政部揭榜挂帅项目
阅读数:1623 本文字数:819
本报讯 日前,市民政局、市改革促进中心主实施的建德市“党建+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民政部“党建引领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揭榜挂帅项目,标志着我市探索的“党建+社会救助”改革模式获国家级认可。
据了解,该模式通过构建五维工作体系,实现年动态救助13.94万人次,年发放救助补助资金1.56亿元,相关经验此前已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在实践中,我市坚持三级党建联动织密兜底网,创新建立“市委统筹—镇街攻坚—村社落地”三级责任体系,16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衔攻坚,258个村社党组织设立“救助岗”,市镇村三级助联体服务站点全覆盖,打造“15分钟救助服务圈”。通过“网格+救助”机制,274名民政助理员、979名专兼职网格员开展“铁脚板”走访,年累计开展探访关爱71585次、送达幸福清单37452次。依托“浙里救”数智平台,归集18个部门34类数据,实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2万余户,实现救助对象智能研判、预警信息实时推送,2025年年初至今已主动发现并纳入救助258人,临时救助72户。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五维体系破解救助难题,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党建统领、动态监测、精准救助、发展支撑、力量建设”等五个维度建设,积极实施服务类社会救助。充分运用“浙里救”应用场景,实现生活困难有兜底保障,医疗兜底有“无忧基金”,居室改善有“善居工程”“靓厨行动”、适老化改造,用餐难题有“幸福方桌”助餐,残疾人有“精康融合”,困难助学有“万向助学”“农商助学”,困境儿童有“启明星计划”“种太阳计划”“家庭成长计划”等百个帮扶项目,积极推进“慈善信托+公益创投”模式,年募集筹集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这些暖心场景正是建德践行“发展型”“物质+服务”救助的生动注脚。
截至目前,我市已形成“弱有众扶”等多个省级示范案例,相关做法被《中国社会报》等媒体专题报道,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鲜活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与救助深度融合,把民生兜底网织得更密、共富之路铺得更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