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7日

女人花开三月天

阅读数:441   本文字数:1761

□ 郑凌红

 

 

 

百花萌动,万物复苏,三月阳春。那是一种让人沸腾的酒,你能看得到大地上升腾着的热气。

前些日子,发了个朋友圈。朋友深夜留言,说已和几个闺蜜打卡我提及的“赏梅地”。一群女人,来去匆匆,只为了一朵花,奔赴陌生的地方。梅有奇韵,气质不凡,人在花丛,笑靥如霞,姹紫嫣红,年龄似乎成了窖藏的秘密。

同样关于女人。“三八”妇女节那天,单位有晚会,我和同事们跳了一支舞。导演和领舞都是女人,演员也以女人居多,男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叶。音乐响起,翩翩起舞,台上台下堆满了笑容,集齐了祝福。

时代赋予女人不一样的风韵,每一个人都是欣赏者。想起关于女人和花的一些事。

读大学时,校园周边花店不少。彼时,木讷、腼腆,但还是留有几家花店老板娘的联系方式。电话一打,惊喜徐来,倒也对得起过往岁月里的波澜。尽管,这只能算是一种行走笔记,但偶尔的浪漫无疑是对付生活枯燥的开心果,是女人的仪式感,也是男人该做的事之一。网上说女人负责貌美如花。我想,对于每一朵花,女人确实有发言权。女人爱花、懂花、惜花、代言花,将男女有别划开秦岭淮河,泾渭分明。时光荏苒,少年远行,芳华已被雨打风吹去。我能想到很多年前,班上男女同学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对于收到花和送花的不同感应。收到花的,难免开心,甚至透出难以掩饰的“炫耀”成分。当然,这无可厚非。因为无论什么场合,不同的花代表了不同的“花语”,它说出了你想说的话,或是无声地引起了女人们对花朵之外的联想。送出花的,有了盼头,有了目标,有了手有余香的甜蜜。只是时至今日,偶尔不明白的是,女人对“花语”的理解是否和男人有别,会不会像春天里的风筝越飞越远,任时光飞逝,却也拽在手里,系在左心房。

生活需要想象,值得期待。很多时候,我看生活很平常。但是冰心女士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这话年少时不大懂,现在慢慢有了理解。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对于这个世界,女人们的付出似乎更细腻,更润物无声。

现代女性的气质关键不在于外表,而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丰富而饱满的内心。

老家隔壁村有一女子,外地远嫁,丈夫身体不好,公婆也体弱多病,下有一子一女,家中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她一人挑下了,主内主外,家中顶梁柱。她说,生活的信念,就是一个人抵挡千军万马。白天在厂里上班,叮嘱好家人做好家务,晚上骑着电瓶车几十里路赶回,风雨兼程,每周单休。陪小孩做作业玩耍,陪长辈唠嗑解闷,跑医院问诊抓药,生活不可谓不清苦,可她却不言苦。每到岁末,还会去走访孤寡老人,送上爱心。有人说,你的命真苦。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命是可以改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菜场作家”陈慧。

作为一位比很多人都贴近“底层”的写作者,她一头牵挂着流动摊贩的生意,一头坚持写下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文字朴实,让人动容。她有一本书叫《去有花的地方》,我读过。作者记录了自己追花逐蜜的游牧生活,包括养蜂的辛苦与甜蜜,以及对自由和勇气的思考。她在追花逐蜜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其实如同在菜场遇见的人和事,失落和彷徨、希望和憧憬、自然的接触与体验,实则是庸常生活之外的向往和追求。多少往事如流水,在我看来,她就是一朵紫花地丁,叶片如心,低矮丛生,不易察觉,可是却有疗愈之效,专治心浮气躁、情绪郁结、凡事喜欢苛求他人。

念孩提时光,心思烂漫如三月桃花盛开。一场花事,约会三月花。樱花,白色、粉色、红色,浪漫在兹;梨花,柔美、圣洁、淡雅,美好如初生的婴儿;郁金香,热烈、丰富,性情有成人之美、自取之心;风信子,浓郁、执著、独立,像一篇新岁献辞,举杯相祝,觥筹交错;油菜花,不徐不疾,不娇不媚,好比是真实的古龙,在田野上望着如摧岁月,往事如宝剑出鞘不归。午夜人犹未醉,唱一句:谁来与我干杯?

这些年,开始愿意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这世间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本书,你不能不感慨由于有了女人,身边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春如笑。每一抹笑容里,都藏着女人和花的故事。望远方,一川原野,青草又绿。云无常,云逍遥无拘,地上的人儿追啊追。

自在飞花轻似梦。女人和花,像一首《女人花》,岁月里袅袅展其香。而我,最喜欢的是阿朵演唱的《一人一花》。有两句歌词,听时总像突然打开了天灵盖,又像从水中打捞起:爱上一个人就陪她去流浪,爱上一朵花就伴着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