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2日

“走长征路 圆长征梦”之

泸定桥上

阅读数:491   本文字数:1432

□ 谢广森

 

(上接2025年2月14日6版)

 

 

到达泸定县当晚,我们就入住在大渡河边的康峰大酒店,睡在床上还能听到大渡河一阵阵湍急奔腾的浪涛声。距宾馆百来步,就是“飞夺泸定桥”的纪念馆。

纪念馆的过道旁,有22位红军战士头像的花岗岩柱子雕塑。新中国成立后,经相关部门多轮寻访调查,当时飞夺泸定桥的22位红军勇士中只有12位是有名有姓的,还有10位功臣的姓名已无法查证,成了永远的无名英雄和无名烈士。其中有一位名叫“云贵川”的勇敢小战士,用的还不是真名,因为参加红军前,他压根儿就没有名字,大家仅知道他是来自云贵川贫苦人家的弟子,后来便一直都叫他为“云贵川”了。

这22位勇士中,除中弹掉进大渡河里和当场牺牲的4名战士外,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途中和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多也都牺牲了,只有4位勇士看到过新中国的成立。

而在22位打前锋的勇士后面,便是铺设桥板的一队战士,在刚铺上桥板的桥上,又有一队红军战士赶紧用机枪近距离压制敌方火力。据说这两队战士,当时也伤亡了不少。

 

 

站在如今已铺着木板的泸定桥中段,面对下方如同万马奔腾的大渡河河水和强劲的江风、气流及晃来荡去的铁索桥,并无恐高症的我,心里也不由地阵阵发怵、发毛,小脚肚也不停地打起颤来。原本我想用手机在桥上拍几张照片,看看也只得作罢。因为我们的导游说过,在泸定桥上拍照的游客,已有成千上万的手机、相机掉到大渡河里去了。

如今我们从铺好木板的桥上空手徒步通过,都让人如此心惊胆战,想拍张照片也这样困难。而当年那22位勇士,是在崎岖的山道上昼夜急行军240华里,才赶到大渡河东岸。当体能、体力将耗尽、已极度疲惫的他们赶到这里时,也许连大气都顾不上喘一口,便背插大刀、怀抱冲锋枪、脚踏一根根铁索,匍匐着身子、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投入这场举世无双的夺桥战斗了。

也难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我军兵力、装备,与敌方完全不在同档次、同量级的基础上,这支从井冈山下来的队伍,最终都能一一夺取胜利。我们从这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身上,就能看到答案、得出结论——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下的人民军队,所特有的一种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

这22位勇士,为杨成武、黄开湘率领的红四团一营战士。当年为表彰他们的英勇行为,后奖励他们人均一套列宁服、一本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

守在泸定桥对面的是刘文辉名下的部队。蒋介石原命令是要刘文辉炸掉泸定桥。但刘文辉考虑到建桥的不易,炸掉后对自个利益,尤其是对他五哥刘文彩,日后攫敛百姓的各种税赋及烟土、盐业的收益将会损失不小。军政大权倾轧西康一方的他,与五哥有双赢互利的交集。其五哥一直是他军需、军费开支的经济担保人。因而,刘文辉便以该桥桥名是康熙御笔亲题的,是国之文物为由头,建议用拆除桥板、保留铁索,建桥头碉堡、增强火力的方法,阻击红军,让红军过不了桥、渡不过河。但刘文辉怎么也想不到会碰上如此顽强的红军部队、这样不怕死的战士。更想不到桥东头红军战士中,一个名叫赵章成的炮手技术是如此卓绝,仅用3发迫击炮炮弹,均发发命中目标。三声炮响过后,他的碉堡就没了踪影。

前几年,在没来泸定桥时,我特地去过北京宛平城城门口的卢沟桥。卢沟桥是座石桥,泸定桥是座铁索桥。卢沟桥下方是波平浪静的永定河,而泸定桥下是风急浪高的大渡河。卢沟桥和泸定桥远隔万水千山,乍一听也如同是姊妹桥。它们的名气虽一样声名远播,但泸定桥似乎更为荣光、亮丽。因为新中国的10大元帅,有7位都曾从这泸定桥上一一通过,然后走上了天安门城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