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23日

李刚:在建德做一名化石守护者

阅读数:385   本文字数:627

 

本报讯 李家镇被称为“浙人之源”,半个多世纪前便因发现“建德人”遗址而闻名。如今,小小的化石又让这片饱浸历史的土地二度“出圈”,成为全国化石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更有苗族修复师李刚扎根在此,进行化石修复工作。

戴上专用手套,拿起气动笔,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化石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刚在“飞沙走石”中开始了自己的一天。48岁的李刚来自贵州,作为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成员,自2008年接触化石修复后,16年来一直从事古生物化石修复工作。

“姓李的人到了李家,在这里修复菊石,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我现在就想留在李家镇,尽量协助科研单位,把我积累的经验用到修复化石上,并做好科普工作。”李刚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到李家镇,靠资料和朋友们的帮助,找到了“建德菊石”化石的地层剖面。在不断敲击沉积岩石块中,当第一枚保存完美金光闪闪的菊石出现在李刚眼前时,他仿佛跟两亿多年前的生物有了对话,这也让他留了下来。

李刚的到来吸引了周围很多的化石爱好者,新建德人蒋胜忠就是其中之一。“原先我觉得化石这个东西离我比较远,现在家门口远古化石数量非常多,给了我这个业余爱好者触碰它的机会。”蒋胜忠说,自己闲暇之余就带着工具上山“找”化石,寻到好的“宝贝”就带来请教李刚,一同研究学习。

三年来,李刚在李家镇修复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化石已有1000多件。未来,在做好化石修复的同时,李刚想进一步推动化石研学活动,将化石知识传递给更多孩子,让他们对自然历史和科学研究有更浓厚的兴趣和认识。

(记者 潘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