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6日

农业现代化在建德的生动实践

阅读数:562   本文字数:3107

□ 谢康春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离退休干部“中国梦·我心中的故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开展以来,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以昂扬的创作热情参与其中,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精神风貌和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本刊从即日起选登部分获奖征文作品,敬请关注。

 

 

天上,无人机在播种、施肥、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地上,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智能化作业;农业园区的业主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便可遥控自己园区里农作物的水肥需求,实现水肥一体化管控……千百年来,老百姓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农业现代化画卷在我们建德这样的山区县市也已成为现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对农业现代化就是“耕田不用牛,种地不用愁”……的认知完全被颠覆。

农业自古就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广大农民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手拉肩挑的辛勤劳作,实现自己的物质生活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早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提出了要在全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任务。1958年4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写给六级干部的公开信中,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英明论断,并提出了创制新式农具的科学方法。1964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抱病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提出了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召。旨在通过将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及现代经济思想引入农业领域,打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为全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上世纪60至70年代,农村中曾经推广过诸如手扶插秧机、手扶收割机、脚踏打稻机、电动脱粒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业机械,由于这一时期工业科技水平落后,这些小型农业机械技术含量不高,效率低下,先后被淘汰。加上其他方面的特殊因素,农业机械化几乎趋于停滞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农业现代化在全国,在我们建德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稳粮种粮的激励政策。自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的通知》以来,国家每年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维护农民利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2年开始我国又对种粮大户实行直补,力度逐年加大。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的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是积极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这些年来,建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每年安排2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对土地流转户、流入主体、流转服务组织进行奖励和扶持,有效提高了农户连片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4.1万亩,流转率66.1%,规模经营率达80.6%。特别是粮食生产,226个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占据了全市水稻总面积的85%。如钦堂乡的王运“女承父业”,跨村流转经营农田2000多亩;乾潭镇坌柏家庭农场的杨军平流转经营农田2400多亩。他(她)们积极示范推广工厂化育秧,无人机实施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加工包装农产品,开展视频直播电商销售。还有我市草莓种植大户李建伟,通过土地流转,在大同镇西乡草莓园建立了230亩高标准草莓生产基地,草莓生产实现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和机械化。还在上海崇明岛、江苏南通建立了150余亩草莓育苗基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60亩草莓生产基地,整个草莓种植规模逾400亩。再如,我市蛋鸡养殖大户市宏羽家庭农场的邹夏珍,流转了航头镇石木岭村100多亩山坡地,采用了标准化、自动化、四层层叠式蛋鸡养殖设备,养殖规模达30万羽,蛋鸡场“听得到鸡叫,却闻不到臭味,看得到鸡舍,却见不到粪污”。

建德市委、市政府还对现代农业设施的新建和应用制定出台了许多扶持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专业化规模经营水平。如由政府出资建设高标准农用大棚设施基地,而后由专业大户承租生产,既减轻了大户的负担又迅速推动了农用大棚设施的发展应用。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6家,其中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7家。像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秋梅食品,专做预制食品“建德状元饼”、梅干菜、倒笃菜等产品二十余年,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全市共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48家,其中省级13家。培育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4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7家。

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农机购置补助政策,农业机械化得到空前发展。仅2006—2010五年间,我市就落实农机购置补助资金1354万元,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购置农机4000多万元。像一台价值8.9万元的油菜收割机,农户能得到50%的补助,一台价值10万多的久保田高速插秧机,能得到80%的补助,农户只需支付2万多元就可购得。这一政策的落实,促使我市农业机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初步统计,至今,我市拥有各类农业耕作机械1300多台,插秧机178台,收割机66台,烘干机械132台。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5%,各种农业机械应有尽有,特别是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60多亩水稻,同时能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稻秆粉碎等工序,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减少人工收割损失。同时智能农机也开始发展,如无人机统防统治,培育了3家第三方飞防服务组织,实现了规模种植户无人机飞防全覆盖。又如专业化蛋鸡引进100台套全自动喂料、自动集蛋、机器人巡检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施在畜禽产业中节本省工达50%以上。还有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自动化滴灌设施等等。

四是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坚持“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发展之路,不断打响建德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建德草莓、建德豆腐包、建德苞茶、建德鸡蛋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全市建成“建德果蔬乐园”基地22个、国家有机基地5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33家,创建成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78只,绿色食品18只,有机农产品28只,建德草莓、建德苞茶、建德柑橘、里叶白莲、建德西红花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全省区县(市)之最,其中“建德苞茶”获评首个茶叶类国家气候标志农产品,“建德草莓”获评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示范基地。建德市委、市政府还对新生代“农创客”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创客创新创业,开设“乡土人才银行”,发放农创贷款1.7亿元,资助农创项目80余个,吸引了大批新农人扎根农村。至今,全市农创客队伍达3000多人,农创客年网络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

通过将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及现代经济思想引入农业领域,建德农业现代化阔步迈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建德因此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首批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优质柑橘之乡、中国西红花之乡等荣誉称号,草莓种植全省第一全国第三,蛋鸡养殖省内第一大蛋鸡生产县。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展望建德和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壮丽画卷,我们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如今,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前进脚步,农业现代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农业现代化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建德的农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目标发展。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