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5月17日

柳村

□ 沈伟富 文/摄

阅读数:2693   本文字数:1735

柳村

兰江擦将军岩北上,有大溪自东汇入。

大溪,发源于建德、浦江、兰溪三县市交界处的肇峰山东麓,蜿蜒于建德、兰溪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然后进入建德境内的柳村。

柳村以柳姓最早来此建村居住而得名。

相传,元、明之际是柳姓最为强盛的时期,因当时天下比较乱,有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往山里躲。严州府里有个姓胡的商人,带着一大袋子的银子,也躲到柳村避难。这个姓胡的商人借住在一户比较富的柳姓人家。

一天晚上,胡姓商人和柳财主坐在柳家的天井里聊天,他们聊着天下大事,比如蒙古人会不会失败,朱元璋能不能坐天下。后来,就转到是住在山里好,还是住在城里好这个话题上来。

胡姓商人说,当然是住在城里好。不是有一句话么?叫做宁可做城里的狗,也不做山里的人,做城里的狗,肉骨头都大块些。你不知道,严州城里有纵横上百条的街,城外有上千条的船,街上随手捡捡都是白洋,整天来来往往的人,那更是不计其数了。

柳财主说,这有什么稀奇,我这田间地头何止上百条路?山上山下何止上千根树?门口的地皮(晒谷场)上摊的黄金你数都数不清。

聊着聊着,不觉天已凉,夜已深,两人都各自去睡了。

这个胡姓商人躲在床上横竖睡不着,到了半夜,他轻手轻脚地起来,推开门,朝门外一看,果然见门口的地皮上摊的遍地都是黄金。他很快回到屋里,拿出自己用来装银子的口袋,倒出里面的银子,抓起地上的黄金,拼命往袋子里装,然后又偷偷地溜出柳家,溜出村口,向着山外一路奔逃。

第二天早上,柳财主醒来,不见了胡姓商人,他来到门口,见地皮上散落着很多银子,而摊在地上的谷子却少了一大片。他知道,这一定是胡姓商人干的,就收拾起地上的银子,专等胡姓商人回来。

到了这一天的傍晚,胡姓商人果然回来了。见了柳财主,羞愧地说,我知道你这么多的谷子也吃不完,挑出去卖,这兵荒马乱的,也不方便,我就趁着夜色,帮你背了一袋出去看看,这一路上还算太平,就把那一袋谷子背到城里卖掉了。说完还拿出一点碎银。柳财主说,多亏你操心。拿去吧,这是你的银子。说完,把地上捡的银子还给了胡姓商人……

也不知哪朝哪代,柳村出了个柳道士。此人道行虽深,但人品低下,但凡有迎亲队伍经过,他都要把新娘子留下,陪他睡三个晚上才放行。此事激怒了远近的百姓,官府也出动捕快,要把柳道士捉拿归案。无奈柳道士道行颇深,每有捕快前来,都被他用妖法给破了。后来,还是由太上老君亲自来收取了他。柳姓从此衰败,直至绝嗣。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至于柳姓具体是什么时候来这里,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消失,什么原因消失,这些都已成了历史之谜。

柳村的上游,也就是建德、兰溪的交界处,有两个小村的村名很有意思,一个叫苦居,一个叫富村。

据说苦居这个地方以前相当的穷,只住着一户人家。有一年,一位朝廷大官路过这里,走得口干舌燥,就来到这户农家,想讨口水喝。可是这户农家连个碗都没有,只用一只竹筒舀了一筒生水给他喝。这位大官喝了一筒生水后问,这里叫什么地方。那位老农说,没有名字。朝廷大官说,你这么苦地居住在这里,就叫苦居吧,说完继续往前走。当他拐过一个山脚,见前面土地平旷,认为这里倒是可以发家致富。后来有人迁这里居住,村名就叫富村。

“文革”期间,苦居村前要修堤坝,村里人日夜苦干,计划在“九大”召开之前完工,向“九大”献礼,所以,村名一度又改为献礼。现在,苦居已经不是单家独户了,而是一排新房依山而筑,人们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倒是富村至今只有三户人家,而且两户属于建德,一户属于兰溪。

柳村的南面有条岭,叫青条岭,岭上有条古道,是通往兰溪马涧的孔道。岭头有座青石寺,寺内供奉的是陈十四娘娘。陈十四娘娘俗名陈靖姑,又名陈静姑、陈进姑,福建古田县临水村人,生于唐代,从小即悟玄机。因降雨解灾,又斩杀了雷神,触犯了天条,遭玉帝惩罚,民间则感恩于她,特别是在闽、台、浙南各地,均立庙奉祀。青条岭上建青石寺供奉陈十四娘娘,据说还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在。

当地人说,很早很早以前,青条岭下发生了一场瘟疫。一天夜里,一位村妇打扮的人来到村里,给每家每户送来了草药,不久后,瘟疫自然消失。有人说,给他们送草药的是陈十四娘娘。同样的事在青条岭的另一面,也就是兰溪那边也发生了。岭两边的人就自动行动起来,在岭上建青石寺,供奉陈十四娘娘,让后人永远记住陈十四娘娘的恩德。

青石寺

苦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