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5月13日

敲敲打打中 渐行渐远的白铁手艺

坚守了半个世纪老手艺人胡兴华:我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阅读数:3055   本文字数:1677

白铁器具的小部件需要放在铁龙上,用木头敲成型

胡师傅做的酒甄

胡师傅在帮人做排烟管道

做白铁器具的工具

翁老太拿着破茶壶来找胡师傅补

乡下老家有一只旧旧的白铁皮酒壶,黑黝黝的外壳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脸,已经看不出它原有的光彩。奶奶经常会把这酒壶拿出来,看看又摸摸。这是爷爷留下的。爷爷在世时,每天晚上都会拿这酒壶温一壶黄酒,津津有味地喝着,和奶奶聊一天的琐事。

奶奶说,可别小看了这只白铁皮酒壶,在他们年轻时,这算高档货。当时白铁皮全靠进口,所以它有一个俗名叫“洋铁皮”,用它做的器具都带着一个“洋”字:洋铁桶、洋盆、洋勺……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白铁皮做的用具:漏斗、簸箕、脸盆、锅子、油壶、酒壶……轻便耐用的白铁皮用具深受老百姓喜爱。当年,白铁匠是村里大受欢迎的手艺人,家里有洋铁皮用具坏了,只要“钢筋锅换底——”的声音一响起,村里人就会拿着破了的白铁皮用具去修补。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村民们一边看着白铁匠修补,一边唠家常……

对于奶奶的情怀我们或许很难理解,在我们眼里,家里的用具大多是塑料、不锈钢等现代化材料,白铁皮用具已几乎不见踪影,白铁匠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然而,在梅城镇正大街,有着梅城镇上最后一位白铁匠。他叫胡兴华,今年63岁,在“叮叮铛铛”的敲打声中,他坚守了白铁手艺近半个世纪。

胡兴华15岁开始跟师傅学习铜匠活,17岁被招进三都农机厂当白铁工。由于铜匠和白铁工有许多相通之处,胡兴华很快就出师了。之后,他被杭州红卫化工厂建德分厂借用。其间,他虚心向厂里的大学生和工人师傅求教,学会了圆柱体、圆锥体等多种形状器具的计算、裁剪和拼接技术,手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上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改制的改制,关门的关门,45岁的胡兴华也成了下岗工人。他想起了当年师傅说的话:“艺不压身,学会一样手艺,就够吃一辈子。”于是,他支起一个小摊,为居民制作及修理白铁皮用具。

如今,这个小摊已经摆了18年。摊位有点破旧,不到十个平方米,里面堆放着白铁片、焊锡条和少量木炭等原材料,以及铁剪、敲板、铁龙、钢轨、小炭炉、焊锡烙铁等工具。还有一把折叠椅,胡兴华说这是专门给过往行人准备的,经常会有朋友坐下来和他唠唠嗑。

18年来,胡兴华每天清晨6点多就到摊位上,有单子时就先动手剪裁,等到7点半再开始敲打。没单子时,他也习惯性地早早来到摊位,打扫好卫生,守着客人的到来。一锤接一锤,一年又一年,白铁匠胡师傅的名气越叫越响。老街上的居民都说,胡师傅手艺精湛,可以补铝锅、茶壶等,还能打米桶、铁皮簸箕、漏斗、铁皮蒸笼等用具。不爱说话的胡兴华也对自己的手艺颇为骄傲,他说只要是圆的、顾客说得出的东西,他都可以做出来。最近,他就帮客户做了一只酒甑。

酒甑密封性极高且小部件多,是胡兴华近段时间接到的最为复杂的单子,他花了整整3天时间才做好。胡师傅说,每一个部件都要分解完成,要分别在白铁上画出横截面,然后通过裁剪、敲打、“捏”出形状,最后将所有部件拼在一起。每一处都要精心制作,最后做成的器物才能密封、牢靠、好用。

敲击白铁皮发出的“叮叮当当……”声承载着老一辈的回忆,不少老人都会拿着旧旧的白铁用具去找胡师傅修。采访当日,86岁的翁老太来到摊位上,拎着一把已经发黑的茶壶,告诉胡师傅壶底破了个洞,胡师傅说,没事,换个底就好了。翁老太笑着说:“好、好,用了好多年了,舍不得丢。”

同样,舍不得丢的还有胡兴华的老手艺。说起白铁手艺,总是笑眯眯的胡兴华显得有些惆怅,他说,这一辈子他都在跟白铁打交道,也是靠这门老手艺供孩子们完成学业。现在儿子已经成家立业,2014年,他也办理了退休手续,照理可以安度晚年了,可他就是放不下这门手艺。

胡师傅说,白铁加工是一门辛苦的老手艺,现在城市里已不多见,只有一些小镇的角落还有像他这样的小摊位。胡师傅张开自己一双皮肤粗糙、布满老茧的手说,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能吃这样的苦?以后我要是不能做了,梅城就再也没人做白铁工了。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继承人的想法,他说,有初中毕业以上学历的男青年,只要愿意来学,他都愿意教,希望这门老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记者  吴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