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11日
流芳青史的建德诗人李频
□ 邱升阳
阅读数:2603 本文字数:1689
李频,晚唐诗人,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大中八年(854年)颜标榜擢进士,卒葬于永乐(今李家)。李频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他有代表作《湘口送友人》诗一首:“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 “清逸精深”。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曰:“千载谪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
据传,有一天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迟涩稍顿未续。时李频年幼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李频诗《及第后归》曰:“家临浙水旁,岸对买臣乡。”朱买臣为浙江会稽吴人,曾在建德朱池一带生活。《浙江通志》记载:“李频宅,在(寿昌)县西永平乡八都。”“唐刺史李频祖墓,万历严州府志,在(寿昌)县南仁丰乡。”《大清一统志》载:“李频故宅在寿昌县西永丰乡。”由此可得知李频为浙江睦州寿昌人。
李频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年),金华人王野任建州太守,于京城书肆中得李诗195篇,辑为《梨岳诗集》,并为之序。《全唐诗》载李诗208首。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收录《梨岳集》和《全唐诗》中未收入的李频诗四首,分别如下。《送人入蜀》:“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夜涧青林发,秋江渌水来,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南游相汉寄友人》:“南去远三京,三湘五月行。巴江雪水下,楚泽火云生。向野聊中饮,乘凉探暮程。离怀不可说,已近峡猿声。”《春日客舍言怀》:“未识东南此路安,青春日月坐销难。如何别却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送友人往塞北》一诗,诗为:“朔野正秋风,前程见碛鸿。日西身独远,山转路无穷。树隔高关断,沙连大漠空。君看河外将,早晚拟平戎。”《唐诗纪事》收其《送茶山人归洞》一诗,诗为:“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半湖垂早月,中路入疏钟。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湖广通志》收其《送裴御史赴湖南》一诗,诗为:“关门鸟道中,飞传复乘骢。暮雪离秦甸,春云入楚宫。平芜天共阔,积水地多空。使府悬帆待,能消几日风。”李频《梨岳集》中《题张司马别墅》一诗:“庭前树尽手中栽,先后花分几番开。巢鸟恋雏惊不起,野人思酒去还来。自抛官与青山近,谁讶身为白日催。门外寻常行乐处,重重履迹在莓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所收名为《张司马别业》。
李频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灾民,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按故道引水灌田,雇乡民疏通六门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后调京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深受百姓爱戴。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后李频死在任内,建州父老、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将他归葬在“县之永乐洲”(今建德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天复年间(901年——904年),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
1988年李频诞辰1170年之际,由建德县历史学会发起,有关部门集资在灵栖洞风景区建“梨岳亭”,立李频纪念碑,让前来灵栖洞游览的游人都能了解李频的事迹。
李频进士,青史流芳,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