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5月03日

三河

□ 沈伟富 文/摄

阅读数:1884   本文字数:1446

兰江自南而北入建德境不久,就有贺宅溪(当地人称上坑,其实应为上涧,现名三河溪)与唐家溪(下涧)相继自西汇入,其交汇处自古就有一个河埠头,称三河埠。

三河埠处在建德兰溪两县的交界处,是建德南端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也是严婺大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宋朝曾在这里布兵设防,称三河戍、三河关。明朝,三河戍、三河关撤消,改为三河汛、三河埠。

下涧发源于凤凰山南麓。据传,凤凰山因东汉年间有姚刚、姚月华兄妹在此拥兵对抗朝廷而得名。后姚氏兄妹被官兵镇压,当地百姓感念兄妹俩的忠勇,在山上建了一座庙,以示纪念。后来,每到旱年,常有人来此求雨,据说有求必应,人们就把庙名改为万灵寺。万灵寺的名声越传越远,来此求雨,乃至求子、求财的人越来越多,香火很盛,万灵寺成为一座远近非常闻名的大寺。大约在东汉末年,万灵寺毁于一场山洪。三国时,有人在万灵寺下的山脚边又建了一座寺。由于寺边的溪涧里终年水流不断,流到寺门外,从一块石崖上滴落,故以“滴灵”作为寺名。

和万灵寺一样,滴灵寺自建成之后,香火也很快就兴盛了起来。一千多年来,滴灵寺屡毁屡建,直到清光绪年间,滴灵寺还非常兴旺。

因滴灵寺地处深山之中,1930年夏天,以童祖恺为首的中共建德地下党组织,曾以这里为秘密据点之一,领导农民暴动。抗战时期,国民党第六十三师也曾得用这里的地理优势,构筑工事,对日作战。

建国后,滴灵寺被夷为平地。上世纪末,滴灵寺又得以重建。

滴灵寺外的兰江边,原本是一个非常荒僻的地方。据说,建德县城(今梅城)里有个王员外,家中十分的富有,可是,娶妻多年,却未得一子半女,夫妻俩为此整天愁眉苦脸。一天,一个算命先生路过王员外家门口,在门外站了半天,不肯离去,被家中的一个丫头看到了,便上前问明缘由。算命先生说,你家员外是不是一直都不快乐?丫头说,你怎么知道?算命先生说,员外夫人是不是一直没有生育?丫头觉得有些奇了,就回屋把此事告诉了员外。员外来到门口,把先生请到家中细问。先生告诉他,你若想得子,要另择地居住。说罢,翩然离去。

王员外把此事与夫人一说,夫人说,只要能为你生子,去哪里都行。第二天一早,王员外雇了一艘小船,沿兰江而上,随意飘零。走了一天,直到天黑,才在江边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靠岸暂歇。第二天清早醒来一看,这里有两条清澈的小溪汇入兰江,溪中鱼虾成群,正借着春水,逆水而进。王员外虽然从小没少吃新鲜的鱼虾,但真正在水中游的鱼虾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喜出望外,挽起裤脚,捋起衣袖,就去河里抓鱼虾了。不到半天时间,王员外就抓了满满两裤脚鱼虾,兴高采烈地回到岸边的小船上。夫人问他从哪里抓来这么多鱼虾,王员外用手一指,就在那边的小溪里。夫人说,这里有这么多的小鱼虾,肯定是个发丁之地,我们不是来找能生儿育女的地方吗,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王员外一听,觉得夫人说得有理,就吩咐撑船的,回去把家里的长工、丫头都接过来,又请来工匠,搭建房屋居住下来。

果然,第二年,王员外夫人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王家成为三河埠的最早居民。这是流传在三河一带最广为人知的传说。

后来,有唐姓从麻车迁到下涧居住,具体迁来的时间和原因,村里人也都说不清。这支唐姓在下涧发展得很快,形成了一个有着近千人的大村,村名就叫唐家。上世纪中叶,随着富春江水库的建成,唐家人和一些居住在三河江边的人一起,外迁到江西、湖州等地。一些没有外迁的也都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富春江水库蓄水之后,发现水位没有预想的那么高,迁到较高地势的人又纷纷迁回原地,这一来二去的,就形成了老三河、新三河两个三河。

三河埠远眺

滴灵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