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3日
没有馄饨的馄饨面
□ 吴豪锋
阅读数:670 本文字数:1465
最近几年,兰溪游埠的早点突然就火了,一下子名声在外。周边县市,甚至远至上海、杭州的许多人,也大老远地跑来,就为了赶个早,吃个早点。我也凑过一次热闹,对那儿的早点,虽不能说失望,但确确实实的,与心里的期望有点远。于是,越发地想念起梅城的馄饨面来。
正是因为这种心心念念,好几次周末,我特意从新安江驱车前往梅城——后来才发现,竟然有好多人跟我一样,从外地来梅城,只为那一碗馄饨面。说是馄饨面,但其实面里并没有馄饨,准确地说来,是一碗具有梅城特色的手擀面。
馄饨面,是梅城大街上最普通的早点之一。从东湖边一直到西山岭,小镇的每个角落,但凡有一家早餐店,必有一样早点,那就是馄饨面。对于很多在梅城的人,比如我,没有吃馄饨面的早晨,就仿佛没有吃过早餐,少了点着落。吃一碗馄饨面,一天的生活,才舒舒服服、满足地开始。
现在想来,从离开严州中学梅城校区以来,不同学校的食堂或学校周边早餐的品类总是很多,但往往少了馄饨面。即便偶尔有的地方也有馄饨面,但味道总是与梅城的相去甚远。这么说来,我的内心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着落了。
“老板,一碗‘温登面(馄饨面)’!”无需客气,就这么直截了当地对着老板喊一句,老板立马热情地用梅城方言接住:“好咯(gē),数到来等一伙(坐下来等一会)。”于是,便看见老板抓上一把面条,也不会手抖,一抓一个准,打开锅盖,直接将面条扔进去。煮面的锅里迅速氤氲起一阵雾气,渐渐弥漫了整个早餐店。老板也不躲,便在这氤氲的雾气里,麻利地拿起两尺多长的筷子,顺时针搅拌两三圈,重新盖上。
上等馄饨面的面团,自然是老板头天晚上就发好的。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开始手工揉制并切成七八毫米宽的面条。面中含碱微量,所以烧得多了以后,烧面的水便会微微发黄。
趁着面条在水里煮的空隙,老板迅速拿过一只碗,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手脚麻利地往碗里加入猪油、盐、鸡精等调料,动作相当娴熟,然后倒入小半碗开水,这样便调制好了底味。
三分钟左右,老板便端过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原汁原味的面条香,还有自家熬制的猪油香,就这样扑面而来。老板很客气,会在面条上加一瓢自己家的小菜。各家不一样,春夏秋冬也不重样。我最喜欢的是,家里春天晒的笋干、肉丝以及本地的酱熬制的小菜——质感鲜明、味道鲜美而香味浓郁。
适量的炒青椒是梅城的早餐桌上独具特色的一味调料。特别挑选那种新鲜、微辣的青椒,肉质要厚实,切碎,然后用菜油爆炒,迅速出锅。味道鲜、香、微辣,最适合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面条的口感。
再加入适量的醋,可以中和一下酸碱度。我不喜欢酱油和蒜泥,所以不加。
拿起筷子,搅拌均匀,直至温度合适。于是便开始享受愉快的早餐。面条劲道,软硬合适。青色的辣椒,棕黑色的笋干酱,黄色的面条,色彩鲜明,也算是视觉的小宴。面香、醋香、笋干香、辣椒香、猪油香,刺激着嗅觉。夹一筷子面条入口,面条不光滑,却极富质感,很有层次性。经舌,过喉,下咽,入胃,满足消化道上一路所有器官的需求。
喝完最后一口汤,摸摸肚子,舒服!走出小店,晨曦照着古镇,阳光斜斜地架在街边的房子上,将街道切成一半阴凉,一半明媚。人群熙熙攘攘,小镇开始了美好的一天!
长时间生活在梅城的人,脚踩同样的地,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喝着同样的水,爱好渐渐趋同。于是、每一个曾经在梅城生活过的人,将对梅城的爱、对梅城馄饨面的爱,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基因。无论以后生活在哪里,在每一个想念梅城的晚上,在每一个饥肠辘辘的清晨,那些不在梅城的梅城人,便开始怀念起了梅城早餐店那氤氲的水雾,思念那水雾下面的馄饨面,甚至煮馄饨面的那一锅淡黄色的汤……
一如此时此刻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