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5日
2022年建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
2023年6月5日
阅读数:2001 本文字数:348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2022年建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综 述
建德市坚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立市”重大战略,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擦亮生态底色,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我市被评为2021年度美丽浙江优秀县市、美丽杭州优秀县市,五水共治工作位列杭州各区、县(市)第一,二次捧获“大禹鼎”银鼎。2022年荣获“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优秀县市”称号。
生态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一)饮用水源
全年县级集中式新安江水厂水源地和备用白岭坑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江河水系
全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优于Ⅲ类比例100%,其中Ⅱ类水质断面占比87.5%,Ⅲ类水质断面占比12.5%。
二、大气环境
(一)环境空气质量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优良率95.6%。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25、23、3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136微克/立方米。
(二)酸雨
全年酸雨率15.6%,pH值范围为4.4—6.3,年均值为5.8,根据酸雨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评价,我市属于非酸雨区。
(三)降尘
全年主城区降尘量1.2吨/(平方千米×30天),同比下降0.05吨/(平方千米×30天)。
三、固体废物
(一)城镇生活垃圾
全市生活垃圾收集量11.29万吨,同比减少0.95万吨,处置量11.29万吨。
(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1.13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固废综合利用量31.0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0.04万吨),贮存量0.02万吨,处置量0.06万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0.001万吨)。
(三)危险废物
全市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4.67万吨,利用处置量4.64万吨(其中利用处置往年贮存量0.11万吨),贮存量0.14万吨。
四、声环境
全年主城区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57.2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64.3分贝。主要影响声源为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
措施与行动
一、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狠抓工业点源防治。推进工业废气治理,以高效收集、高效处理为重点,不断深化化工、橡胶、合成革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22家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提升、2家恶臭异味专项治理和1家无组织废气排放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海螺、红狮、南方等三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年度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其中海螺水泥在省内率先完成超低排放二阶段改造,氮氧化物排放稳定在50毫克/立方米以下。推进星宇炭素“绿岛”项目建设,推动区域性废活性炭集中处置再生。继续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完成2家碳酸钙企业共7台炉窑关停转型和3家铸造企业深度治理。二是强化城乡面源治理。深化环境空气质量协同管控机制,动态更新污染源、责任、措施三张清单。强化督查巡查和通报排名,加大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和露天焚烧等城乡排气治理。2022年累计交办处置各类面源问题1986处。三是数字赋能大气治理。结合矿山和碳酸钙行业整治、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推进视频、空气微站和工况监控安装。在杭州地区首个试点道路雾化喷淋降尘,完成4.5公里共70套喷淋系统建设。数字治气相关做法在省政府专报、《美丽浙江》刊登,并获得省、杭州市有关领导批示肯定。四是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完成2021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全面掌握全市温室气体变化情况。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核查。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低(零)碳乡镇和杭州市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申报,莲花镇成功入围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
二、水污染防治
一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新安江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勘界定标工作,完善保护区矢量数据,明确边界和管理范围,在重要点位设立统一规范的界桩及标识,并进行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管理。二是推进“零直排区”建设。完成主城区污水主干管建设13公里,完成新建雨水管网3.1公里和雨水管网提标改造7.5公里;完成5个乡镇“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工程;完成金谷小区、月亮湾小区、洋安家园、碧江花苑、清源新居等小区零直排建设。三是开展省控断面走航监测。完成省控断面走航排查及“一点一策”方案编制,落实相应整改要求。四是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建设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个,完成提升改造项目竣工验收35个,完成农污零直排村建设6个;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员制并获杭州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固废、土壤、辐射和噪声污染防治
一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风险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自行监测等制度,23家重点单位实现全覆盖。严格执行收储前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地块14块。二是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水平。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确保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利用处置100%安全。开展二污普产污单位动态更新,推动固废信息网上监管,实现信息上网1103家。严格落实危险废物重点企业分类管理和转移联单制度等规范化管理要求。三是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四大类55项指标、四张清单任务以及创建三星级“无废城市”的申报工作。根据全省细胞评估体系指南的下发,我市对标对表,继续开展22类全域无废细胞建设,“无废乡村”“无废家庭”的细胞类型实现社会全域的参与动员,全年共成功创建“无废细胞”69个。四是不断强化放射源管理。所有辐射单位持证经营,实行持证上岗。制定辐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辐射企业全面摸排。督促企事业单位完成年度辐射数据核查问题整改,整改问题70余个,整改率100%。五是加强噪声管理工作。开展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专项行动。加强夜间施工管理,全年核发建筑施工夜间作业许可85件。
四、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细化省、杭州市目标,全面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紧扣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35项创建指标,全力推进各项任务。推动大同镇、钦堂乡葛塘村开展有机食品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村试点建设工作,全国首个有机村葛塘村“有机食品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村”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截至目前共创建8家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力做好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和“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磋商7起。积极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网格化调查工作,并推动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开展各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
专项工作
一、环境法治建设
全年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案件90件,处罚金额341.69万元,其中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20件。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件6件,完成63家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环境重点管理单位环境责任保险签订11家。
二、环评审批服务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承诺审批时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杭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实施方案在建德的实施进度,保障完成建德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块)转型提升规划环评。全年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10件,“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备案10件,环境影响后评价备案2件,登记表备案130件,排污许可证审核发证99件。
三、环境执法监管
开展重点源的日常监察工作,现场检查企业1360家,出动人次3299人次,发现隐患数量419个,出具监察意见书22份。开展23个典型行业排污许可证质量检查,共完成121家排污许可持证单位质量审核。完成58家许可证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
四、环境信访和提议案
全年受理信访376件,办结率100%,回复率100%,满意率95%以上。办理各类提案议案17件,满意率100%。
五、环境监测
全年获取水、气、噪声等常规数据8万余个,区域大气环境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数据55万余个,省控地表水交接断面监测系统数据5.2万余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数据3.2万余个。定期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365份,污染源及饮用水信息公开简报4期。完成省控空气站设备更新和电子围栏建设,新安江水厂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更新、噪声自动站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六、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年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0家,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63家,低碳产品认证1家,绿色产品认证5家。
七、环境宣传教育
围绕世界环境日主题,突出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无废城市创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场联动咨询宣传、环保公众设施开放、环保业务专家讲座、社区宣传等活动40余场次,营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舆论氛围。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联动宣传咨询、“保护生物多样性 ”小朋友有“画”说、环保公众设施“云”参观、“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环保宣传进社区、“环境保护法”共享法庭等10余个专项宣传。设立新闻专题专栏,开展广场联动咨询宣传、环保公众设施开放周、企业讲座、社区宣传等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多绿系列创建工作。2022年,创建杭州市级绿色学校2所,建德市级绿色医院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