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5日

别在春风一串香

□ 洪梅

阅读数:867   本文字数:1552

 

生机勃勃的春天,怎能少得了春笋的身影?每年看到春笋上市,心底都会涌动着一种美好,许多希望也纷纷破土而出。

如果要选春的信使,春笋也许排不上号,但要选春天最盎然的身姿,春笋那是当仁不让,它是别在春风的一串香,是映亮眼睛的一帧美,是走进心底的一抹暖。

蓄势待发的迅猛,谁都不是它的对手。天气渐渐回暖,竹林间落下斑驳的微光,影儿绰绰。春雷一响,春雨霏霏,泥土开始润泽松动,悄然间,竹林里一股生命的萌动在暗潮汹涌。一夜春雨过,地下“将士”布阵开。湿润的草丛里,一棵棵春笋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头,打破了竹林的岑寂,漫山遍野。有的刚露出一撮尖尖角,锥子似的脑袋上还戴着一把刚奋战过的泥土;有的已经蹿高了一大截,表面一层细细的绒毛,翠绿娇嫩,丰润的雨露给足了它们破势生长的心气。

犹记儿时,过了元宵,父亲就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去了,留下健壮的母亲在家拉扯我和弟弟长大。那会,我和弟弟常跟着母亲去挖笋,小跟班似的我们俩提着篮子,尾随在扛着锄头的她身后,像猴子一样穿梭在竹林里。有经验的母亲告诉我们,竹子表皮越是青绿,代表年纪越轻,往下挖出的笋也最嫩,地面微微隆起或一丝裂缝的下面,都可能藏着尚未挣脱泥土的嫩笋,而年幼的母竹笋结,常常在竹鞭的分鞭上,也有些在母竹的后方。判断八九不离十后,母亲就给我们示范起来,只见她沿着笋尖轻轻向下开掘,小心翼翼地边挖边扒泥土,完整的笋身渐渐显露出来,到底部时,用力一锄,一棵春笋就完整地出来了。越是个头小的春笋越是弥足珍贵,用母亲的话来说,“一根竹笋一顿肉”,那是要特别小心的。

竹笋是大自然馈赠的四季山珍,但属春笋味道最佳。大概是经过了一个寒冬的酝酿,又饱尝了春光的滋养,脱去肥厚外衣的春笋,口感脆爽,还有一股清冽回甘的沁香,和咸肉一起炖,就成就了一道春天的佳肴——“腌笃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吃春笋讲究“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在我和弟弟还没来城里生活前的每年春天,母亲都会搬出过年时备下的咸猪腿肉,给我们做这道下饭菜。她将春笋对半切开,扭一扭笋壳,笋芯就轻松脱下了外衣。洗净后,又在砧板上嚓嚓切成滚刀块,哗啦一声,倒入加盐的冷水中焯水,捞出后,放在白瓷盘中备用。接着,五花肉和咸猪腿肉开始登场了。煮熟的五花肉和咸猪肉都被她切成了正方块,一股脑地放进砂锅后,倒入一点料酒,放入几根葱段和几片姜块,等到锅中的水“咕咕嘟嘟”地响起,动作娴熟的母亲又改为中火,慢焖到肉半熟,再加入竹笋块,转为小火慢熬两小时左右,直到熬出一锅乳白色的浓汤,继而撒上盐和葱花,“腌笃鲜”才得以新鲜出炉,一股浓郁的香味在厨房里四散飘溢。每到这时,都无需母亲喊我们吃饭,我们闻着味就跑进了厨房。五花肉的香、咸肉的鲜、春笋的甜,在那一刻水乳交融,常常让我和弟弟忍不住多吃一碗饭,一旁的母亲看着我们吃得如此之香,脸上也晕开了花。

春笋的美味留在了我们齿间,也美在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小时候背过的那些诗句,迎面向我走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跌入人生低谷却不改豁达的苏轼,看到漫山遍野的竹林啧啧赞赏,“人生有味是清欢”就藏在这一口春笋里;“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李商隐笔下的春笋,笋壳清嫩,叶片飘香,比京城里的山珍海味还稀罕;“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杜甫和苏轼如出一辙,对青嫩的春笋和江中的肥鱼直流口水。

诗文中的春笋齿颊留香,而由笋到竹的生长过程,更是人生的一串启迪芬芳。竹笋在前期默默无闻地蓄积力量,才能在后期迎来厚积薄发。

又是一年春天,遥想建德老家,又到了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可是母亲的身影却不再挺拔。我的母亲也曾如泥土里的笋一样,在曾经养育我们的艰难中,捱过生活的多个冬天,才在如今的暖阳下绽放了希望,看着两个孩子充实地在城里生活,她终于可以嘴角上扬,在儿孙绕膝中,静看夕阳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