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4月05日

战地重游祭先烈

——援越老兵重访越南纪实

阅读数:1868   本文字数:1857

□ 刘有根 口述 许永良 整理

 

5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50年前,建德一批热血青年应征入伍,经过短暂的训练后,肩负祖国的重托,奔赴援越抗美战场。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家十分怀念战斗过的地方,更加缅怀在战斗中牺牲、长眠在越南土地上的战友。

2015年农历冬至后一天,我和沈富林、羊荣贵、王海友、唐志龙等建德籍援越老兵,以及烈士亲属代表一行30人,组成访问团,从新安江启程,赴越南战地重游,祭奠牺牲在战地的先烈。

12月24日,我们访问团一行到达中越边境小城——凭祥。九大谷关之一的友谊关(镇南关)就坐落在这里,是清朝抗法老将冯子材战斗过的地方。如今,这里既是中国赴越南的关口,又是旅游胜地,只见游人如织,一片繁华。我们从这里出关,乘坐越南政府派来的大巴车,随越南导游一起进入越南,首先抵达下龙湾。

下龙湾位于北部湾西侧,是越南北方广宁省的一个海湾,风光秀丽迷人,其景色酷似我国的桂林,被誉为“海上桂林”,因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当年也遭受到侵略者的蹂躏。为了防止美军从海上登陆,我援越部队二支队的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这里修筑了坚固又隐蔽的战壕。

12月25日晚,我们抵达越南首都河内。26日上午,在越中友好协会会长裴鸿福的安排下,我们在河内巴亭广场参观了升旗仪式。随后,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们向已故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陵墓敬献了花圈,瞻仰了胡志明的遗容,参观了胡志明的旧居,还游览了还剑湖、镇国寺、文庙等名胜。中午11时,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武官罗斌,在大使馆内接见了我们,还向烈士家属代表赠送了有1400余位英烈姓名和牺牲时间、地点的《中国援越抗战烈士名册》,介绍越南北方40座烈士陵园的状况,并与访问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12月27日,我们一行向莱州省进发。下午3时,我们在莱州省政府外事厅副厅长、老兵协会会长、封土县副县长的陪同下,祭奠了长眠在封土烈士陵园的烈士,并向我市烈士王祥海墓敬献花圈、鲜花。沈富林代表访问团致悼词,王海友、叶小技悲伤地抚摸着墓碑,所有人声泪俱下,无不悲啼。傍晚7时,莱州省外事厅副厅长丁光俊、阮金钟,旧战兵会主席罗文利,劳动荣军与社会厅副厅长陈杜功等8位越南官员,在省政府招待所设晚宴招待访问团一行,丁光俊副厅长友好致词,同时向我们赠送了礼品。

12月28日,我们翻越黄莲山,向奠边府前进。黄莲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海拔3143米,不仅是越南的最高峰,也是中南半岛的第一高峰。该山古木参天,翠竹丛丛;主峰白雪皑皑,中部细雨蒙蒙,山下则是赤日炎炎;山上山下气候差异如一年四季。50年前,我们所在的62团修建的十号公路就像一条金色的“腰带”,系在这座山上。十号公路在河谷山背、崇山峻岭中穿行,从老街经巴沙,翻越黄莲山到莱州省的平庐与十一号公路相连,再往前到帕丹与十二号公路相会。我们在当年的旧营地回味了当年奉献青春热血的战地生活,了却了战地重游的心愿。

我们到了越南奠边府后,在当地省政府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到奠边府烈士陵园祭奠烈土(该陵园共安葬了104位英烈)。参加祭奠的除了访问团成员外,还有广西援越老兵协会会长黄伯秋和奠边府政府8名领导共40余人。祭奠仪式由唐志龙主持,羊荣贵致悼词。羊荣贵在悼词中回顾了当年我们与英烈们的共同战斗历程。

奠边府是越南西北山区的一块盆地,长约18公里,宽约8公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支援越南南方的咽喉要道,也是美帝轰炸的主要目标。1967年6月23日,建德籍战友仇光炎在美军空袭中壮烈牺牲;同年9月19日,我军630高炮团的一个高炮阵地,为保护我团三营施工部队,在与敌人对空作战中,整个阵地被炸毁,除几名炊事员幸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同年10月16日,唐志龙所在连的连长古全友,副连长陈元清,技术员朱技龙,战士张金旺、王进府、周国文等6人,在空袭中壮烈牺牲;1968年1月25日,美机又偷袭了我军61团11连驻地,安徽籍班长郑庆华带领的10位战士有5位壮烈牺牲、5位身负重伤。参加祭奠人员高度评价了英烈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在祭奠现场,建德籍烈士仇光炎的弟弟仇光纯,在哥哥的坟前泪流满面,哭喊着“哥哥!我来看你了,家乡的战友来看你了,我带你回家!”一边哭着喊着,一边在坟前取土,准备以土代骨带回家乡,安放在父母亲的坟边,想以此方式,将英灵迎回。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不仅是参加祭奠的人被悲情感染,就连闻声而来的越南老乡们也泪水涟涟。

当晚,奠边省政府设宴招待我们,双方相互致词,共祝中越友谊。

12月30日,我们一行从云南边界金平关入关,参观了50年前的新兵训练营地,于2016年元旦期间回到建德。

短短的8天时间,让我们这些年近花甲的老兵和烈士的亲人们实现了战地重游、祭奠英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