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5年04月29日
联乡结村:美了山村 富了村民
阅读数:1261 本文字数:1119
产品走出山 遍地黄金茶
联乡结村:美了山村 富了村民
本报讯 走进大洋镇庆丰村,宽阔的水泥马路、洁美的村容村貌令人印象深刻。山头上,一茬茬黄金茶正茁壮成长,那是安吉客商带来的最新品种;一条新造的联村公路,不仅连通了庆丰村的山里山外,更让山里的农副产品走向了村外的大市场。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帮扶结对。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与庆丰村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在原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的领衔下,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与庆丰村走到了一起,经过两轮精细化项目帮扶,不仅焕发出庆丰村土地的活力,增强了该村的“造血”功能,而且激发出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帮扶前的5400元,增长到2014年的13500元。
土地流转:黄金茶落户山村
在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帮扶下,2007年,该村立项土地垦造项目120亩,2008年建成通过验收;2009年,又立项造地项目120亩,次年高标准通过上级验收,同时为来年的种植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2012年,慕名而来的安吉客商看重该村的山地资源,通过流转,150余亩山改地全部种下黄金茶。庆丰村党支部书记童显明告诉记者,这种茶叶是来自江西、福建等地的珍贵品种,目前黄金茶市场售价每市斤高达2800元。因为看好市场前景,安吉客商去年年底又流转了100余亩土地,种植规模达到300亩。
在黄金茶种植基地,一茬茬的黄金茶树吐着新绿,而在地头忙碌的帮工则是客商从村里雇的,这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比在外打工还强些。为了延长黄金茶的产业链,安吉客商还准备在村里建造加工厂,实现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在客商的带领下,如今庆丰村的部分村民也加入到黄金茶的种植队伍中来,生产出的成品茶由公司负责收购。
连村道路:山里的农产品走向了大市场
洪建平是庆丰村最大的毛竹种植户,以前他最大的苦恼是毛竹的运输问题。他种植的150余亩毛竹,位于竹竿坞到小毛竹源的山头里,因为不通公路,到了毛竹收获季节,只能雇人肩挑背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几年毛竹的收购价一般维持在每担(100斤)30元左右,而雇人从山里背出的工钱每担就要18元,根本没有什么利润。有时候雇不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毛竹在山里老去。
2014年,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出资25万元,一条连通竹竿坞和小毛竹源的道路于2014年底正式建成,这条道路总长2000米,宽5米。除了毛竹,诸如油茶、柑橘、蚕桑等山里的农副产品正通过这条山村道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走向了市场,实现了村民的致富增收。
在这些年的帮扶过程中,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与庆丰村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年,该局的机关支部都会记得结对学生郝佳,大家捐助的4000元钱分两次送到她的手里,从小学一直资助到现在的初中二年级;每年,信息中心支部总会带着一部分电脑耗材来到村里,为庆丰村村委会的办公条件添砖加瓦……
(记者 龚一桦 通讯员 胡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