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5年04月23日
“建德美术之父”寿崇德
阅读数:694 本文字数:1724
“建德美术之父”寿崇德
4月15日晚7时,“建德美术之父”寿崇德先生永远告别了成千上万热爱他的弟子和学生们,永远告别了他默默奉献、工作了42年的建德,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
寿崇德先生的一生堪称传奇,他精于山水画、水彩画、美术史、美术鉴赏等,是全国第一个特级美术教师,更是我市的美术之父,他在严州师范学校从事艺术教育42年,他就像播种者,为我市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也在我市留下了数百幅珍贵的作品。
曾有金光闪闪的坦途
但他选择来到建德山沟沟
寿老自幼喜爱绘画,少年时期迁居西安,就在当地崭露头角,17岁又只身千里入蜀,得潘天寿、吕凤子指导,并求教于黄宾虹、傅抱石。他与吴湖帆、丰子恺、唐云、程十发、吴茀之、余任天都是好朋友。他最先系统地接受中国画训练,是在正则艺专。
在正则艺专,他得到了学校创办人、校长吕凤子的亲自教导,接受了严格的西画造型和中国画临摹、创作训练。当年,他年纪最小,最得吕凤子宠爱。
毕业之际,摆在寿老面前有两条外人看来金光闪闪的坦途:他可以留在吕凤子、潘天寿等大师的身边,接受顶级的艺术熏陶,以大画家作为愿景;也可以到条件优裕的大城市发展。但他选择来到建德,选择来到严州师范学校当一名美术教师。
在先前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寿老说,建德梅城有东西二湖、南北高峰,背乌龙山之奇秀,面富春江、新安江、兰溪江之妩媚,有着艺术创作的不尽源泉。他说:“古人云:‘据德依仁游于艺’,我父亲为我取名崇德,正是希望我崇尚道德,淡泊名利。解放初,建德这里缺少教师,更缺少美术教师,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梅城教书,正是想改善当时糟糕的现状。也许从现在的价值观来看,我比较傻,可是我并不后悔,美术教育是件大事。”
曾有三次机会高升
但他选择留在建德教书育人
怀着一腔热情,满怀壮志,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在建德这块偏辟的土地上,寿老开始了他漫长的执教生涯。寿老的学生、现为我市开明书画院院长的胡承斌说:“做寿崇德的学生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胡承斌回忆:当时山区师范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美术基础差,对学习美术课缺乏信心,寿老师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耐心辅导,才让他们在美术的道路上有所发展。
学校缺乏美术用品,为了给学生们购买美术教学资料,寿老师每次到杭州出差,都会带上一张小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某某同学一支笔,某某同学两盒颜料……出差办完事之后,一一采购齐备,然后肩扛手提回到学校。寿老师一身勤劳、简朴,他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积蓄购买各种教学研究资料和古今名画,并把收藏的名画真迹拿到课堂上给同学们欣赏,甚至让同学带回家临摹。
这样德才兼备的好画家、好老师,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青睐。1956年,安徽一位教授来浙江,指名要商调寿崇德;第二年,沈阳一所大学经吕凤子先生推荐又来调他。1959年夏,在省美协学术讨论会上,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告诉寿崇德:“已经决定调你来美院!”但他一贯奉行的原则是:一切听从国家安排。他曾说:“我并不后悔留在建德,因为学校更需要我。”
好一句“学校更需要我”,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育桃李,在严师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教育人才和美术干部,有不少学生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
笔墨苍润显清新,越水新安染不轻。寿老借得建德的秀丽山水,深入生活,挥洒江山,创作了不少熔中外艺术于一炉的艺术精品,广受名家赞誉。他创作的《新安江水电站图卷》,荣获全国第三届美展优秀奖,并在《美术学刊》上发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郭沫若题字,国家博物馆收藏。《清明雨后》《黄山日出》等三幅作品在全国首届水彩画展中被评为优秀创作奖。他的传略和作品入编三十多部辞典和画册。他曾主编《浙江省师范学校图画教材》,与人合著画家丛书《吕凤子》,出版有《寿崇德画集》。
崇德而建德,为了争取把寿崇德老先生的字画更好地在建德集中展示和典藏,2014年12月26日,瑞涵书画院专门开辟450平方米展厅成立的寿崇德艺术馆正式开馆。2015年2月,寿老又一次回到建德,在瑞涵书画院观看了艺术馆陈列的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书画作品,并现场挥毫泼墨……
寿老是建德的美术之父,更是建德的文化标杆,他的学识,他的德艺,他那谦和的为人风格,永远是建德人的精神财富。
一代宗师走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寿崇德。
寿老师,一路走好。 (吴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