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0日
发生脑卒中后步行锻炼的时机
阅读数:670 本文字数:1192
本报讯 发生脑卒中后,患者和家属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正常走路,市一医院康复科向大家介绍了脑卒中后步行的时机与不良姿势干预。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后遗症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所以脑卒中后的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机
尽早开始。脑卒中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原则是主动参与,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康复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锻炼,再学习、再锻炼的过程。
全面康复。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因此康复应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合理用药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再发。
循序渐进。实施个体化、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持之以恒,康复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功能才能改善和巩固。
脑卒中早期患者如果处于软瘫期,家属要积极参与帮助患者摆放良肢位,使患者避免一个姿势异常,如肩关节早期半脱位、足下垂,这些不良姿势都会影响患者的后续康复。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经历软瘫期,由于脑血管损伤位置不同、损伤面积不同,有些患者仍然保留肌力。
下肢关键肌达到4级以后可以进行步行锻炼,但是需要循序渐进,在步行之前需不断增加下肢肌力,如站立训练、抬腿训练,这一阶段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影响步行姿势。
另外,没有经过专业康复师的指导,患者自行锻炼时,往往在下肢关键肌力不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训练,会导致步行姿势异常、膝关节疼痛甚至膝关节反折。所以早期的下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积极配合锻炼,以增加下肢关键肌的力量为主。
在增加患者下肢肌力的同时积极诱发患者抬脚背,训练动作如屈膝屈髋的同时嘱咐患者进行足背上抬,以此来诱发患者“抬脚背”这一动作,这个关键动作常常容易被忽略,足下垂会导致患侧下肢“变长”,从而加剧患者步行过程产生侧方提髋的异常姿势。
如果患者已经可以完成足背上抬这一动作,患者步行周期的摆动相就相对比较完整,就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侧方提髋这个异常步行姿势的发生。步行周期包括摆动相与支撑相,支撑相在步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患者步行过程中的重心转移,患侧下肢迈步以后,足背抬起,足后跟着地到全脚掌触地,这时候需要完成患者的重心转移,骨盆、髋、膝、踝一条力线,使重心完全转移。如果患者有踝震挛的情况发生,可以增加支撑1—2秒的时间,以此来抑制踝震挛的发生。
脑卒中后的康复锻炼需要寻求专业医师指导。通过反复练习来保持良好的步行姿势,积极训练以及家属的良好配合,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家庭的负担也可以大大减轻。
(通讯员 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