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4年11月21日
梅城两个古城门重见天日
阅读数:2679 本文字数:1748
梅城两个古城门重见天日
再现六百多年历史风韵 打开封存半个世纪的记忆
本报讯 11月14日,初冬的阳光洒满千年古城梅城镇的古城墙遗址,年近七旬的谢关保又一次来到刚刚开启的古城门也称小南门的福运门前,向记者叙述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景象。谢关保退休后担任了建德市严州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作为一个“老梅城”,记忆中的往事历历在目。
半朵梅花城
梅城又称梅花城,位于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处,是古睦州府、严州府、建德县的治所。天下梅花两朵半,这半朵说的就是梅城。关于这梅花城的来历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年间,一位宠妃要回严州省亲,央求皇帝朱元璋为她在家乡修建一座梅花城。梅花城还未完工,那位妃子就红颜薄命,溘然离世,留下这半朵梅花城。民国《建德县志》将“梅花”城的来历归结为“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
一条新安江穿境而过,兰江、富春江在此交汇,拥有千年历史的梅城,自然有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和人文禀赋,“雉堞半作梅花形”的古城墙就独具特色。严州古城墙,最早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第二次筑城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嘉定六年(1213年)因城墙岁久颓圮而重筑,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距今约有65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古城墙。因此,梅城古城墙的历史以元朝修建的为标记。上世纪60年代,下游富春江修建水电站,导致上游新安江水位抬高。出于防洪和保护古城的考虑,在原古城墙的基础上,通过夯实土石加固的方式修建了防洪堤坝。因而古城墙和古城门就这样被深埋在坝体之中,一封就是半个世纪。
梅城大坝的修建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新安江水上涨带来的洪水隐患,却也阻断了南面清风气流入城的通道。一到夏天,梅城的城区就闷热无比,梅城的居民们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开启古城门
在梅城南面沿新安江一共有两道城门,分别是澄清门(大南门)和福运门(小南门)。经过半个世纪的运行,梅城大坝逐渐出现了安全隐患。2010年8月,梅城大坝加固工程正式启动,开挖坝体进行维修,让被封存已久的大小南门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江水的冲刷,梅城大坝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梅城大坝加固改造后,除了彻底解决大坝渗漏等安全隐患问题外,大坝将沿江抛石加固20至30米,形成一个极富特色的亲水平台。2.27公里的古城墙全部恢复明代规制,恢复打开两个城门后,将有效解决城外与城内的人流、气流互通。
澄清门于今年7月中旬打开,记者采访时,几名文物保护人员正在桥洞内描图设计如何保护性施工。
在过去,位于中间的澄清门相当繁华。谢关保说:“以前澄清门往南20米左右还有一个门,形成一个瓮城。两道城门之间的道路两旁各开了四家店铺,我家的酒店就开在这瓮城当中。”
澄清门城门门面由石块叠成,形成拱圈状,门洞内则由整齐的青砖堆砌而成,现存5—6米高,宽3.5—4米。城墙上原有两层的阁楼,如今已经找不到踪影。澄清门处于梅城正大街南端,在古代也是城市中轴线上最重要的门,老百姓进出城的主要通道。往南出了城,东西向各一条大街,商铺林立,商货往来非常热闹。往北直行南大街、正大街就通严州府台衙门。
梅城以前水运很发达,往兰溪、杭州方向的客船、货船都会经过梅城。澄清门、福运门前有很多店铺,都是依托于漕运发展起来的,主要做编纤绳、修竹蒿、织蓑衣,还有酒坊、茶馆等生意。
福运门于上周重见天日。谢关保告诉记者:“那时候福运门前靠东边有一个戏园,方便过往的船客和船工歇脚看戏。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爸妈还经常带我去听戏。50年代,上海合力越剧团来这里演出,那是场场爆满啊!”
古城墙一带往昔的繁华只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实施梅城大坝加固工程项目后,梅城人得以再次见到古城墙遗址,仿佛打开了一条时光隧道,令老梅城人感触颇深。谢关保回味着:“老城门就是有韵味。”
而今,除了大小南门重新开启之外,2013年,在梅城西湖附近新建了定川门。这样,梅城沿江将有三个城门。高大宏伟的定川门显得气派十足又不失历史风韵,实现了南北通透,让南面新安江的气流能够进入主城区。门洞中设置了电动闸门,万一有洪水侵城之危,可以起到阻隔作用。定川门前,矗立着两头憨态可掬的石狮子,南面是一个别致的江滨公园。人们既可以登上城楼俯瞰江景,也在茶余饭后有了散步的好去处。
按照规划,澄清门和福运门将保留原来的门洞,而城门前沿江一带也将和定川门前一样新建江滨公园,为古城人民造福。
(记者 王正伟 实习生 纪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