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21日

严州宋韵(之三)

□ 朱睦卿

阅读数:10085   本文字数:3342

 

(4)神泉监:中央银行的造币厂

严州的神泉监是铸钱监,“隶工部”(《宋史·食货志下》)是宋朝中央银行直辖的铸币厂。监是专业性的官署,掌管茶、盐、酒、矿与冶铸事务,如茶税监、酒务监等,属国家垄断的专卖机构,有点像当下垂直直管的工商、税务等专业系统,由中央直辖,地方无权干预。监当官承担着国家财赋的重任,对任职者的操行要求十分严苛,凡犯过赃罪和徒罪的官员都不得担任。

神泉监设置于北宋哲宗熙宁七年(1074),每年铸钱十五万缗(一千文为一缗)。北宋末年,睦州爆发了方腊起义,社会动荡,“州县困敝,鼓铸皆废”(清法式善《陶庐杂录》)神泉监也停工废罢,直到70多年后,才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重新恢复。

因为神泉监铸的钱质地优良,被指定送往首都杭州,供朝廷各部门使用。神泉监还铸造过当十、当三的大钱,有点像如今的大面值钞票。神泉监所铸之钱今天仍能找到。

据《严州图经》记载,神泉监位于望云门即东门外,大致在后来的桃花坞一带。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改为福利性质的安养院。

 

3、古道和驿站

严州古府,古道很多,著名的有伍子胥逃难经过的胥岭古道,朱买臣伐薪读书的洋溪幽径山古道、大洲(周)朱池岭古道、莲花镇蛇坑村建淳古道、大洋镇塔踏岭严婺古道、乾潭镇梓洲村马岭建浦古道、航头镇梅岭村寿(昌)龙(游)古道、李家镇遥岭村寿淳古道等,这些古道明清以来仍然在发挥作用,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古道大多荒废,由于缺乏可靠的历史文献,今天已很难判定哪些是宋代的遗存,只有古严州府城西北的乌龙岭古道,因为与描写宋代故事的文学名著《水浒》有关,富于宋韵文化内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拟投巨资恢复,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宋代建德有三大驿站,即县西的朱池驿,通衢州;县北的胥村驿,通京城临安;县南的三河驿,通婺州。这三座驿站不知起于何时,但三河驿唐代就已经有了。唐代诗人刘长卿贬任睦州司马时,作有一首《酬李员外纵崔录事华宿三河戍先见寄》的诗。戍原是军事据点,但也用以接待来往官员,含有驿站的功能。

州城南门外设有新定驿,属于州一级的驿站。

寿昌也曾经设有驿站,有宋人程俱《书寿昌驿》诗为证:“岁暮白日速,风高黄叶稀。归心与塞雁,一夜向南飞。”

 

4、严州古城

现存的严州古城是元末明初李文忠在宋城的基础上改建的,虽然城墙范围有所变动,但是城内仍然保留着南宋时期三纵五横的城市格局,千年前的《建德府内外城图》和当下的梅城镇城图符合若契,西门街双井和正大街伏龙桥的发现,印证了《严州图经》的正确无误,这样完整的宋城在国内实在是找不出第二家了,应该继续加大保护的力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宋韵文化遗产。

 

二、严州宋韵之魂

 

严州宋韵之魂指的是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宋韵文化,主要有宋代的严州学术思想、反映严州社会生活、山水风光的文艺作品和民风习俗等等。

 

1、严州的宋学

宋学是包括程朱理学在内的整个宋代诸多学派的学术思想体系,就严州地区而言,则除了朱熹、张栻、吕祖谦、喻樗、赵彦肃等人为代表的主流思想理学以外,尚有田锡、范仲淹、赵抃、陆游等人主张的明体达用之学,将读书与为人做事结合起来,反对空谈(其实开创金华学派主张务实的吕祖谦也应该归属过来),对于严州的学风和民风都有很大的影响。

乾道五年(1169),张栻和吕祖谦先后出仕严州,担任知州和教授,在此前后,朱熹也数度经过严州,并且应邀在严州下辖的遂安瀛山书院访友讲学,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谈治学经验的《咏方塘》的著名诗篇,流传极广。朱熹、张栻和吕祖谦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大学者,也是当世的理学大师,人称“东南三贤”,他们在严州的学术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严州的学术研究,提升了严州的学术氛围。后来,朱熹的关门弟子福建龙溪人陈淳(1159—1223)入都应试返闽,路过严州,知州郑之悌慕名邀其讲学,陈淳在严州州学作了“道学体统、师友渊源、用功节目、读书次序”为题的治学方法的演讲,命名为《严陵讲义》,流传至今。

理学是宋学的主要部分,尤其到南宋后期,更是被朝廷尊为官学,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延至明清,都是如此。但在严州,由于地瘠民贫,士民讲求实用,因此有所不同,比较明显的是范仲淹、吕祖谦和陆游。

范仲淹在严(睦)州任职的时间很短,但却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诗文,这些作品和他在睦州的政治措施中,无不透露和表现出他“示之以文,存之以仁”的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才会有兴学校、建严先生祠并为之作记的实际行动,在严州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在对严先生高尚气节的歌颂中,就已经包含十年后所写的另一篇名作《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忧后乐思想了。

吕祖谦家学渊源,经史并重,主张“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注重实事求是。在严州为知州张栻作《乞免丁钱奏状》,列举事实,说明“本州民力在两浙十五军州之下,而赋敛反在十五军州之上”的不合理现象,为穷苦的严州百姓发出“笞箠缧系,殆无虚日,愁叹之声,闾里相接”的呼喊,并且尖锐地指出,正是这些残酷的压榨,才把善良的百姓逼上了绝路,“散为攘窃”,使严州沦为“多盗之区”。要求宋孝宗“约己节用,凡以为民”。很难设想,这样充满民主主义思想的奏章会出现于千年之前!

陆游治国理政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给孝宗皇帝上的三篇《上殿札子》和公开发布的两篇《劝农文》中。在《上殿札子》中,提出“朝廷之体,郡县之政,赋敛之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至平至公”,并且借苏轼之口,大力申张“天下万事,皆以气为主。”借以提振抗金复国之大计。在《劝农文》中,表示要“致诚意以感众心”,认为“为政之术,务农为先”,莫不透露出陆游事功之学的思想。

 

2、赵彦肃传承的《诗经》曲谱

中国古代的诗都是可以吟唱的,所以“诗”与“歌”连在一起称为“诗歌”,是文学与音乐在艺术审美层面的组合。司马迁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用琴、瑟伴奏,歌唱《诗经》,也用来教育学生。汉朝初年时,《诗经》尚能吟唱,后来逐渐失传,三国时期,曹操平定刘表,得雅乐郎杜夔,请他传授古乐。杜夔已年老,只记得《鹿鸣》《驺虞》《文王》《伐檀》四篇的唱法,晋以后已无传者,但是历代仍有吟咏,虽属拟作,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诗经》乐谱的流传有四大系统,以南宋严州人赵彦肃所传唐开元乡饮酒礼所用之《风雅十二诗谱》为最早。赵彦肃的这一成果,被同时代人朱熹记录在他编著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书中,共录入风、雅各六首。

《风雅十二诗谱》后来由宋末元初学者熊朋来所传承,收在《瑟谱》一书中,题名《诗旧谱》。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学部图书馆出版了云南人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古谱》,《风雅十二诗谱》收入其中。

《风雅十二诗谱》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影响十分深远,被上海音乐学院列为必考题目,并且指出这一曲谱在《诗经》古谱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对于赵彦肃的这一贡献,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很好的传承,打造成为严州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争取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打响。

 

3、严州人开创了浙派古琴

浙派古琴是南宋后期音乐领域中最有成就的艺术流派,也是中国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古琴流派,(许健《琴史初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88—91页)它的创始人是严州人杨缵。

杨缵(1201—1267),字继翁,号紫霞翁,是宋宁宗皇后杨桂枝的侄孙,女儿又是度宗淑妃,是为皇亲国戚,显赫一时。但是杨缵为人十分低调,“廉介自将,一时贵戚无不敬惮。”(周密《浩然斋词话》)虽然担任过司农寺卿、浙东安抚使等高官,但将主要精力放在整理琴谱和主盟词社上,是当时公认的词坛盟主和琴坛领袖,他将填词和琴艺结合起来,把浙派古琴的平淡清越引入宋词创作,成为两大艺术的纽带。

杨缵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好古博雅,善作墨竹,好弹琴,精谙词曲,能自度曲,“宋季言琴者,多宗大理少卿杨公缵。”(宋濂《宋学士全集》)他对南宋琴坛最大的贡献是带领门人整理、编订出了《紫霞洞谱》。杨缵的门人中有严州人徐天民和衢州人毛逊。

《紫霞洞谱》包含调意、操弄共468首,十三卷,是迄今为止收录琴曲最为丰富的一部琴谱。此谱一出,使得当时风靡琴坛的江西谱和阁谱偃旗息鼓,“士大夫以琴鸣者恒法宋杨守斋缵。”(同上)直接催生了宋元明三朝号为“琴坛正派”的浙派。今存古琴曲《潇湘水云》即为浙派琴师郭沔所作,是家国怀抱类琴曲的代表性杰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