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3年05月14日
考前食谱不宜变化大
阅读数:479 本文字数:1538
考前食谱不宜变化大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将在今年的6月进行,对于家中有考生的家长来说,临近考试阶段,如何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科学、保障他们的营养是关键。有专家指出,临考阶段,孩子的饮食不宜变化太大,孩子们平常怎么吃,这段时间就怎么吃,一日三餐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厌食,注意营养搭配就可以了。
平常吃什么,考前少改变
“孩子要参加考试了,我要不要买点营养品给她补补脑?”日前,一位家长找到了医生,咨询孩子考前的营养问题。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脑力消耗大,需要增加营养。对此,医生的意见是,适当增加营养未尝不可,不过要适可而止。
“孩子们平常怎么吃,这段时间就怎么吃,最好不要在大考前盲目改变孩子的食谱。”因为现在大多数考生都不缺乏营养,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各种营养都能比较好地吸收,一日三餐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如果刻意改变孩子原先已经形成的饮食习惯,孩子的身体需要重新适应,如果不能适应,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影响,还容易给孩子营造紧张的家庭气氛,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考前保健品、营养品,医生认为没有必要购买。“保健品不能取代日常食物,过分依赖反而可能使孩子失去应有的紧迫感,产生懈怠、依赖心理,对于家境一般的考生,价格高昂的保健品会造成考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不利于发挥水平。”医生说。
考前饮食虽然不宜变化太大,但医生同时提醒家长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考前这段时间要多给孩子提供新鲜蔬菜、菌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忌吃油炸、街边小吃等不干净的食物。”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多看会儿书,少玩会儿。”“时间不多了,就看你的了。”这是很多考生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岂不知这些提醒和期望在饭桌上一遍遍重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情、降低食欲,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医生提醒家长,在临近考试的这段时间里,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孩子自身的压力本来就很大了,因此,作为考生后盾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饮食环境。在家里尽量不要提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在餐桌上或吃饭的过程中更不要过多交流考试、成绩等,以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影响孩子的食欲。
此外,孩子如果只是因为考试而少吃或多吃,家长应该因势利导,不要强迫改正,如果强迫改正,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家长应该学会适当地妥协,“比如孩子不吃早饭,家长就不要勉强,而是为其准备一些点心,让孩子在上午课间食用。一旦考试结束,压力解除,孩子自然会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医生说。
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
早餐吃得好,对保持旺盛的精力很重要。早晨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由于早晨起床后,大脑皮层仍处在抑制状态,很多孩子食欲较差,进食量少,因此早餐要进食质量高、热量高、耐饥且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馒头、烧饼、豆浆、火腿肠及香肠等。
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该吃饱吃好,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应该有粮食、肉、菜、豆制品等,最好干稀结合。
夏季天气炎热,消化液减少,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口味清淡易于消化,晚餐主食可以为干饭、面条或小米粥等,副食以鱼类和豆制品为主,少量的去皮肉,蔬菜至少半斤。
此外,可以在下午或晚上复习中增加点心。推荐的夜宵是坚果类食物、牛奶、酸奶、小面包、小饼干等。晚上加餐的时间一般在20点至21点。每天宜吃两个水果,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例如橘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另外,考前学生大多因复习功课睡得较晚,大脑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以致影响睡眠,故晚间加餐时最好喝一杯牛奶,吃些面包、鸡蛋,既补充了营养,又可起到安神作用。
(黄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