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30日
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阅读数:696 本文字数:162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增多的情况,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深入清理网上涉诈有害信息,精准提示潜在受骗群众,从严从重打击不法分子,维护未成年人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今年以来,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
暑假期间,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有的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网站平台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处置涉诈有害信息、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网站平台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QQ、快手等社交类平台、短视频平台要落实信息内容管理要求,持续排查处置涉诈信息、群圈、账号;建立完善账号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账号,落实账号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完善涉诈举报机制,及时处置和反馈网民涉诈举报;对现有应用、业务、技术进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对相关企业未履行风险控制责任致使群众受骗的,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为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识骗防骗能力,现通报部分典型案例(以下均为化名)。
领取限量版皮肤
2022年6月,罗某某(9岁)使用父亲手机登录某QQ群,看到有人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随后罗某某添加对方为QQ好友领取皮肤。对方告诉罗某某因公司要求,需要通过关注其快手账号成为粉丝再发放限量版皮肤。罗某某按对方要求操作,通过其父亲支付宝先后发送普通红包、口令红包共计50000元,事后罗某某父亲发现异常并报警。
高价收购游戏账号
2022年6月,吴某某(17岁)在玩手机游戏时,一“交易猫”账号表示要高价购买吴某某的游戏账号,并发给吴某某一链接,要求吴某某将游戏账号在该网址出售。吴某某照做后,对方称已拍下游戏账号,后以帮助吴某提现为由,要求其转账,吴某某便通过自己的农业银行卡以网银转账的方式陆续将4600.2元汇至对方提供的多张银行卡内,后发现对方已经联系不上,该网站也已无法登录。
解除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限制
2022年7月,刘某某(12岁)在玩手机游戏时,有人添加其为QQ好友,并宣称可以帮其解除未成年人手机游戏的时间限制。刘某某信以为真,并依照对方的视频指导,偷偷使用家长手机开飞行模式进行身份验证,后收到扣款短信,被骗499.99元。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
2022年7月,蔡某某(12岁)在快手刷短视频时,看到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的信息,便根据指示添加QQ好友,后加入微信群。随后蔡某某被告知成为“活动幸运儿”,可以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于是蔡某某根据对方提示操作,用支付宝识别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输入金额及密码分四次将19365.4元转给对方,后发觉被骗。
免费抽奖领红包
2022年2月,朱某某(17岁)在网络求助的时候添加网友微信,后对方称其被公司抽中一等奖手机苹果13一台,购物买鞋即可领奖。事主向对方支付宝收款码转账299元,后事主想将奖品折现,对方称需要交税,事主再次转账399元,对方再次要求转账时,朱某某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698元。
投票返现
2021年4月,陈某某(13岁)被朋友拉入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通知完成投票、点赞任务后可以获得返现。陈某某便根据要求下载“爱讯通”APP,根据任务员说法完成任务后就能获得佣金。即便后续任务形式发生改变,需要预付金额,陈某某还是深信不疑,一直做任务,询问不能提现的原因,对方称是任务没有完成,先后转账21564元后,对方还是一直找借口,陈某某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
刷单返利
2022年8月,冯某某(15岁)经朋友推荐加入某“QQ追星粉丝群”,通过群内管理员介绍参加刷单返利活动。冯某某扫码进行刷单操作后,管理员以冯某某为未成年人为由,要求进行身份审查,并缴纳8000元的审查保证金。冯某某便用其母亲账号扫码支付,事后发现被骗。
(来源:杭州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