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22日
爷爷的蜂箱
□ 章文迪
阅读数:419 本文字数:797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爷爷那一辈人的生活写照。
在我父亲尚小时,家里又添丁,大大小小拢共四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大人。尽管爷爷奶奶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爷爷还兼职文字工作,家中仍然入不敷出,生活拮据。爷爷便想到了一个办法——跟着别人学养蜂。
我不知道爷爷是何时开始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的,但在我很小的时候,便见他常常戴上缝有纱网的帽子,站在窗户前摆弄蜂箱。蜂箱都是木制的,圆柱状,底部有几个圆形的孔洞,供蜜蜂进出。箱顶用棕片盖着,上面压一板砖或石块——那是最老式的蜂箱,是爷爷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亲手打造的,上面还写着爷爷的大名。
我小时候被蜂蜇过,所以我不喜欢它们,甚至看到蜂箱也要远远避开。然而,村里十几户人家有七八户都是养蜂的,只要一出门,就能看见空中有许多蜜蜂飞来飞去。父亲说,他小时候也经常被蜜蜂蜇。他说,还未学会飞行的幼蜂,经常在地上爬,他曾经一脚一只,踩死不少幼蜂,因此被爷爷严厉地训斥了一顿。
自从伯伯将家里的土房子推倒重建,我就很难再见到蜂箱了。爷爷只好每天侍弄他的那些蔬果。国家完善的养老政策,也让他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他早上扛着锄头下田,中午回家看午间新闻,晚上六点半看本地的新闻,七点半看新闻联播,直到把天气预报看完才睡。“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爷爷说,“不然哪有这么好的日子啊!”
如今,虽然村里已有很多人不再养蜂,但还是有几户人家的门口摆着几只蜂箱,不过那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了。我还经常看到村口的一处荒田里,一排排地摆着几十个方型蜂箱,看上去比老式的更高级一些。还有人已经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用上了恒温蜂箱。
现在的老式蜂箱大多放在深山老林里“野养”,蜂农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它们,顺便采些纯天然的蜂蜜回来。
现在,我开始怀念起离我的记忆越来越远的蜂箱。不仅因为它是爷爷那辈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还因为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人们像蜜蜂一样的勤劳品质,以及追求甜蜜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