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6日
人生长在曲未终
——写在《王少辰音乐作品集》一至三卷出版之际
□ 陈利群
阅读数:1333 本文字数:4169
王少辰是浙江省知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各种音乐题材的大奖。他所创作的作品题材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有歌曲、舞曲、丝竹民乐、管弦乐,也有戏剧、歌剧、电视剧作曲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他的越剧和婺剧音乐作品,更是风靡一时,饮誉江浙。他命运多舛,一生经历又充满传奇。
1931年3月,王少辰出生在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王家岔河村一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他青春年少的时候,就接触了进步的思想,十四岁在山东省立滨海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斗争。1945年参军入伍。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于1946年悍然发动内战,从未握笔写过曲子的他,在一腔热血的驱使下,写下了他人生历史上的第一首歌曲《保卫家乡》,并刊登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的《滨海歌声》上。他的人生自此与音乐结缘,1947年8月1日,年仅17岁的王少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也迈开了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讴歌的波澜起伏的人生。
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他从鲁南到鲁西,外线出击到河南,先后参加了鲁南、泰安、孟良崮、许昌、洛阳、开封和济南等战役。从山东战场到淮海决战,再到进军江南,随着人民战争的节节胜利,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数十首激励战士奋勇向前的歌曲,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不朽的乐章。
新中国成立后,他所在的部队解放了舟山群岛,1950年,他被党选送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一年后,他再次踏上舟山群岛,在海岛的波涛声中,他不停地创作,为守卫海疆战士们带去歌声和欢乐。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他还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世界里,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1958年3月,他被错划为“右”派,从此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他被迫脱下军装,下放到浙西山区建德县青龙头的一个小山村劳动改造。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为农民兄弟和小山村写歌,收获了土地的芳香。1959年国庆节,他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1960年,因为他的特长,他被安排到建德县文化馆工作。1961年、1971年,他先后调入建德越剧一团和建德婺剧团工作,从事二胡演奏和越剧音乐创作。尽管艰难困苦,但是他在这里开始了新的人生。从此他与戏剧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王少辰的“右”派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他的音乐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在此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他先后为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院、杭州越剧院、浙江婺剧团、建德越剧团等国内知名院团的五十多部古装戏和现代戏作曲,其中有五部作品分获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浙江省的一等奖。他作曲的越剧《莲花湖》,在1995年5月由杭州越剧院排演,并进京献演,曾先后在首都剧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剧场和中央党校剧场公演,受到领导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认为“曲调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几十年过去了,他的许多戏曲音乐作品,至今依然还在戏剧舞台上演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984年,王少辰被任命为建德市文联副主席,1988担任文联主席,开始从事领导工作,1991年7月又兼任杭州市文联副主席,直至1996年离休。但是他离而不休,还经常到上海、杭州、金华等院团,帮助指导戏剧音乐创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8年,他自己整理出版了第一本《王少辰音乐作品选集》,为自己从事的音乐创作道路做了一个很好的小结。但是,那仅仅是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作品没有收入进集子,留下些许的遗憾。
我与王少辰之间的私下交往并不算特别多,但是在工作上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可以称得上是老熟人了。尽管他在美丽的新安江畔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他那浓重的山东口音,还是让人一听就能分辨出他来自遥远的北方。尽管他乡音浓浓,但是他对第二故乡建德,有着浓厚的情结。他创作的歌曲《月光下的新安江》,曾获得杭州风光歌曲全国征歌大赛二等奖,并受到了施光南的肯定和好评。一首《月光下的新安江》,也使美丽的建德走向大杭州,成为建德市歌的代名词。这首歌和《新安江五彩的江》《蓝蓝的新安江》,合称为新安江三部曲,是王少辰为人生第二故乡的深情咏唱。因为,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人民群众,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留下了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作为回报,他为建德,为新安江写下了数十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几十年的交往,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是我十分敬重的前辈。我们的相识也缘起于美丽动听的音乐演唱会。
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85年一个仲夏时节的晚上。那天在县工人文化宫四楼的一个小会议厅里,举办了一场施光南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当时,施光南和文艺界的一批名流学者,从黄山来到新安江,在征得施光南同意之后,举行了那场别开生面的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当时,主持这场特殊音乐演唱会的就是王少辰。演唱会推出的第一首歌就是施光南的《祝酒歌》,演唱歌手是杭州歌舞团的一位男高音,在铿锵激越的歌声之后,施光南谈了他创作这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让人心潮澎湃的时代进行曲的体会。他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积压在人们心头十年之久的情绪需要释放,因为这种情绪已经达到了火山迸发的临界点,特别是在文艺界,人们举杯欢庆,畅快淋漓发泄被禁锢的情感,这首歌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谈到创作这首歌的感受时,施光南说,自己当年的心情是那么的汹涌澎湃,那一个个音符就是从心底里喷发而出,一泻千里,不可遏止。从万马齐喑到万众欢腾,歌声的生命力就蕴藏在这曲子旋律里面。施光南认为,《祝酒歌》这首曲子,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一边吟唱给大家讲解,一边用手指敲打着节拍哼唱,是那么的兴奋和神采飞扬。他的讲解感染了所有在场的听众,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我也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
在演唱施光南的成名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时候,王少辰微闭着双眼,右手和着节拍轻轻地敲打着桌子,神情是那么的享受。施光南一边神情贯注地倾听歌手的演唱,一边用右手打着节拍,引导歌手和着伴奏音乐进行演唱。曲子结束了,施光南吐露了他创作这首新疆民歌的体会,并对演唱这首歌提出了要求,很多细节至今令人难忘。他说,当年几次去新疆吐鲁番,走近那一片片挂满葡萄的葡萄园,看着那弯弯曲曲不断延伸的葡萄藤蔓和硕果累累的一串串香甜甘美的葡萄果实,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旋律音符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流淌出来。他说,青年歌唱演员关牧村,在演唱这首民歌时的节奏把握和对音乐的理解十分准确和到位。
《月光下的凤尾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支支曲子,在新安江的夜空中飘荡。一个多小时的施光南音乐作品演唱会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了。人们意犹未尽,施光南也非常兴奋,他很感慨地说,新安江尽管是一座很小的江城,但是,却是他人生第一次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举办的地方,他觉得对他自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非常感激这座美丽的小城,能让他有一次展示自己音乐作品的机会。因此,他也非常感谢自己的好朋友、时任杭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演唱会的主持人王少辰,给了自己这样一次很好的机会。他说,自己早就想搞一次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因为经济负担和种种阻力,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说起这个话题,施光南的神情有些黯然和凝重。
施光南音乐作品演唱会结束之后,我和王少辰进行了第一次近距离的简短的交流。补充了一些我没有掌握的资料。打算今后有机会写点东西,把那天晚上的盛况记录下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稿子一直没有写成,那一幕也成了一段我无法忘怀、无法抹去的记忆。后来,没过几年,施光南先生于1990年遽尔离世,他的英年早逝,使文艺界痛失了一位人民音乐家。因此,王少辰为施光南举办这场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也成了施光南先生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的绝唱之一。其意义非同一般,是足以载入中国音乐史册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那以后,我和王少辰的交往开始增多。每年一次的新安之夏艺术节、旅游节,我们经常在一起参加组委会会议,他主要是为旅游节的大型文艺演出晚会奔忙,我主要负责新闻报道和媒体联络工作,彼此之间有许多交集,工作上的配合也开始默契起来。王少辰性格开朗,为人大度随和,文质彬彬,有一种音乐人的乐观情怀和气质。作为抗战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从来都不摆老资格,让人感觉特别有亲和力。正是他的谦和大度,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也深受大家的尊敬。在他任职文联主席的时候,我在报社当总编辑,同在一个系统,我们之间的来往就更多了。一直到他离休。2005年,我兼任文联主席,来到了当年王少辰所在的位置,他也成了我的前任老领导。每次开团拜会和走访慰问,我们都坐在一起,彼此聊一些家常话,快乐之情溢于言表。2008年,他的《王少辰音乐作品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在首发仪式上,我应邀参加,并且在现场发言,对这部凝结了他半辈子心血的集子的出版,我表示由衷祝贺,并且希望他能把自己一生音乐创作作品全部结集出版,以此了却他的心愿。会后,王少辰告诉我,要自己再拿钱出版自己音乐作品集,已经很困难了,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是个问题,是否吃得消,还要打个问号。他也因此放弃了再出版自己音乐作品集子的想法。他的一席话,让我感觉如鲠在喉,总觉得像王少辰这样的老革命,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符号,没有理由让这些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作品被历史所淹没。因此,这件事常常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2015年,我着手主编《严州古今文丛》,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要抢救性地出版一批目前还健在的老同志的作品。我一下记起了王少辰留下的那件遗憾之事。于是我就联系了已经离休到山东枣庄居住的王少辰,向他说明了我们打算出版他的音乐作品全集。他听了非常高兴,很快就让家人驾车直奔新安江。我们坐在一起进行了一次长谈,明确了编辑的大纲和主要内容。他非常高兴有这么一次机会为他出版音乐作品全集,表示一定全力配合。
音乐是迷人的,在让人身心愉悦的同时,也会让人健康长寿。音乐人王少辰,就是因为长年累月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所以练就他那一副健康的好身板。也正是因为有好的身体,才能够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应付自如地完成自己的目标使命。这几年,王少辰一边搜集自己散落各处的资料,一边着手编辑出版目录大纲。直到2018年才基本完成收集编稿工作。特别是这两年,已经耄耋之年的王少辰,每年还要冒着酷暑,来新安江校对书稿,其毅力和精神让我感佩万分,也让我从中收获了许多人生感悟。
庚子金秋,《王少辰音乐作品集》三卷本终于编校完成,可以正式出版发行了。值此庆贺之际,我把自己的崇敬和祝福一并送给王少辰先生,并写下这几段往事,以作序言和纪念。
人生长在曲未终,我衷心地祝愿王少辰先生健康长寿,也期盼他还会有更多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