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1年11月01日

我们的骄傲———“建德人”遗址

阅读数:4792   本文字数:1362

我们的骄傲——“建德人”遗址

开栏语:十万年前的“建德人”牙揭开了人类发展史“浙江篇”序幕,1800年前建德有了县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让我们知道建德有1266处质量较高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为让更多建德人知道自己的家底,了解建德深厚的文化积淀,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市文广新局特别开设了《建德古韵》栏目,为全市人民介绍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社科院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是浙江仙居人,一直想为浙江旧石器文化发掘实现零的突破。1974年的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张森水回到浙江想在家乡搞一点研究,并首先从金华和衢州开始。由于当地武斗频仍,从安全角度考虑,他在11月8日来到建德县开始考古研究,并因此为浙江掀开了考古史上的新篇章。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德就曾经做过一些考古的基础工作,对于建德古化石也有发现。通过这些考古发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决定合作发掘乌龟洞。

1974年11月24日上午,张森水带领的考古队抵达李家镇新桥村乌龟洞,当天下午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三个民工在主洞内东西向探坑,第一天收获不多,第二天探坑发现了较多的哺乳动物和燧石碎屑。张森水仔细清洗了几百件碎燧石,但无一人工痕迹。正当他深感遗憾时,一个小孩跑来交过一把化石,经过鉴定里面有犀牛和牛等的化石,令大家意外的是其中还有一枚人牙化石。这把化石来自旁边的小支洞,大家估计既然有人化石,小支洞内就很有可能有文化遗物。为保险起见,张森水和队友亲自动手探坑,在小支洞内发现了较多单个牙齿,却未再发现人化石和文化遗迹。

小孩送来的人牙化石,就是现在的“建德人”牙。它是一枚右上犬齿,发现时稍有破损,后来经过修复,除了齿冠外侧远端缺一小块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经过鉴定分析,这枚牙齿化石的主人是生活在母系社会初级阶段的男性,年龄30岁左右,牙齿齿冠高11.6毫米。专家根据牙齿的形态、出土的层位以及同时出土的古生物资料,判断牙齿主人属于柳江人一类的智人类型,距今10万年左右,并定名为“建德人”。

根据研究推测,这名“建德人”的主要工具是打制石器,也已懂得制作木长矛和木棒等,会采集、狩猎和捕鱼,而且可能已经懂得使用火。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十万年前,栖息在浙西地区的“建德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用粗壮有力的双手,推动了社会向前迈进。

1974年“建德人”牙的发现,增加了智人化石在我国分布的新知,揭开了人类发展史“浙江篇”的序幕。2006年初,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他发表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指出,“远在数万年前,浙江大地就已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乌龟洞内,和人牙化石一起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11种:猕猴、最后鬣狗、猪獾、大熊猫、中国犀、剑齿象、水牛、羊、鹿、麂和猪。这些物种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要热一些。考古人员在乌龟洞下层发现了众多种类的哺乳动物化石。除了上述部分物种外,还增加了豪猪、西藏熊、巨貘、东方剑齿象和纳玛象,其中纳玛象化石系在浙江的首次发现。由于乌龟洞内并没有发现住人的遗存或遗迹,所以不能把乌龟洞看作是人类居住遗址,“建德人”牙以及其他化石应该是自然力作用下搬入洞内的。

现在“建德人”牙收藏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去年9月26日,位于李家镇的“建德人”遗址保护工程项目———建德人遗址展览馆通过竣工验收,并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