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3日

户籍小窗口 便民大舞台

阅读数:473   本文字数:1003

本报讯 一本薄薄的户口簿,维系着血缘与亲情,是每个家庭遮风挡雨的港湾;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很多暖心的故事。他们是最爱笑的民警,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和诚挚的服务,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到舒心。

6月6日下午,沈先生夫妇来到杨村桥派出所户籍办理业务窗口,他们是来感谢民警许义生的。

沈先生是杨村桥镇龙源村人,年轻时从事养蜂工作,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去跑。后来,沈先生在青海省大通县与当地藏族女子结婚。2004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便把儿子的户口登记在了大通县。之后几年,沈先生全家回到建德工作生活,但是儿子的户口仍然保留在大通县。

今年沈先生的儿子完成高中学业,为了以后学习工作方便,他们来到杨村桥派出所咨询如何才能把儿子户口迁回杨村桥镇。接待民警许义生详细介绍了户籍迁入业务要求和需要准备的相应资料。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沈先生为前往青海省大通县而困扰。于是许义生电话联系了大通县当地派出所,通过网上迁移通道及时办理迁入业务。这一过程令沈先生十分惊喜,他高兴地说:“最多跑一次真方便,政府服务真周到!”

5月19日,应奶奶的儿子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同分中心,他告诉民警,自己母亲的身份证丢了,现在想补办一张,但是母亲今年100岁了,无法下床,询问是否可以上门拍摄身份证照片。

“可以的,辖区内需要上门拍摄证件照的,家属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进行预约,我们会在三天内安排好时间,上门为你们服务。”民警立即将送证上门服务告知对方。

随后,民警徐斯滕和辅警饶煜驾车15公里,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在李家镇最偏远的小村庄里,见到了这位百岁老人应奶奶。由于长年卧病在床,看到民警来到家中,应奶奶用好奇的眼神扫视着来访的客人。然而民警在拍照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应奶奶一看到镜头,就会将头撇到一边,或者用双手遮住脸,表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应奶奶的儿子说母亲很久没有拍过这样的证件照了,可能有点不习惯。于是民警保持半蹲姿势,举着照相机耐心地寻找合适的角度。“奶奶,看镜头!”在大家的轻声安抚下,终于拍下了一张正对镜头的照片。

在采集完规范的照片后,应奶奶的儿子将民警送到门外,并问道:“你们上门服务要收费吗?如果不用的话,那我油费至少付给你们吧。”“这是我们的工作,应该做的。”民警回答道。

在我市的公安队伍中,有很多这样的民警辅警,奉献在户籍岗位上,多年来他们不辞辛劳、埋头苦干、勇挑重担,将户籍室这个小窗口,做成了便民服务的大舞台。

(通讯员 黄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