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0年01月11日
马背上崛起的“大国”
阅读数:441 本文字数:1222
马背上崛起的“大国”
——读《品味元代》有感
中国的历史真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夏、商、周、秦、汉……闪烁着熠熠星光。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之前,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一直站立在世界之巅。但在历史长河里,却有着这样一个奇怪的朝代———元朝。它来自草原,崇拜“长生天”;它信奉武力,横扫欧亚两洲;它在统治中原仅仅九十八年之后,又匆匆被赶回漠北。谜一样的元朝,谜一样的蒙古族。我怀着一定要探个究竟的心情,读完了《品味元代》这本书。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读来是亲切的。既有“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又有金庸小说里耳熟能详的哲别、丘处机,还有家喻户晓的马可波罗……除了这些鲜活的人物之外,让我更感兴趣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和他的继承人的赫赫武功。在统一蒙古各部之后,蒙古铁骑灭宋、金、西夏,又西征,最远打到多瑙河畔,可谓是十三世纪的“超级大国”,其鼎盛不亚于今天拥有十几艘航母的美利坚合众国。游牧民族将农耕文明肆意践踏,攻城掠地的同时是腥风血雨、杀人屠城,可以说元朝和蒙古的崛起就是依靠了战争和征服。挥鞭之处,血流成河,多少民族遭遇灭顶之灾。但是为什么军事上有如此优势的大元帝国,在迅速崛起后,却是其兴也忽,其亡也忽呢?
首先,武力崛起并不是真正的崛起,疆域的辽阔并不代表就是大国。在冷兵器时代,蒙古骑兵固然可以依靠战马的高度机动性和从小练就的骑射技术称霸一时,却改变不了野蛮的本质属性。在短暂的杀戮和征服过后,历史还将恢复它的运行轨迹。综观历史上真正的大国唐朝,除了武功四海宾服,还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中华文明远播海外的盛举。而元朝除了留下世人惊呼的“黄祸”,根本没有留下多少文明的痕迹。如今中央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思想理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其次,元代的民族矛盾是空前激烈的。成吉思汗临终遗言,要将西夏百姓全部杀死,可怜的西夏就此消亡。灭宋之后,元朝把人按民族分成了四个等级,汉人和南人成为奴隶。残暴的统治必然激起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的统治就此分崩离析。纵有铁骑坚甲,也挡不住人民的揭竿而起。蒙古的统治者自始至终没有搞清楚各民族要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的浅显道理。读史可以知兴替,我们党很早就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任何试图逆潮流而动,破坏中华民族平等和谐的举动必将被历史唾弃。
最后,游牧文明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游牧与农耕是两种文明,各自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域环境。蒙古统治者无视百姓死活,化良田为牧场,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元代并不是我喜欢的一个朝代。虽然在那个年代里金戈铁马、狼烟四起,蒙古统治者在马背上完成了华夏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悲哀?读取历史,我们更加热爱脚下的热土;读取历史,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平等和自由。
新安江第一小学六(3)班陈天易
指导老师:徐江波
(本文获2009年杭州市“品味书香、爱我中华”读书征文活动小学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