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25日
李渔在严州的踪迹
□ 汪建春
阅读数:3558 本文字数:2567
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和戏剧家。原名仙侣,字滴凡,号天徒,又称湖上笠翁,金华府兰溪县孟湖乡夏李村人。父亲李如松常年在江苏如皋行医兼营中药材,李渔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初七出生在如皋。李渔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在李氏子孙中可谓是鹤立鸡群,被当地人称为小神童。李渔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病逝。崇祯六年(1633)前后,李渔回到兰溪老家夏李村。崇祯八年到金华府参加了童子试,考取秀才后,于崇祯十二年去省城杭州参加乡试,但他极不走运,名落孙山,后入金华府同知许宸章署中为幕客。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李渔再次返回老家夏李村,建伊山别业隐居,过起了自耕自食的农民生活。清朝顺治八年(1651),李渔卖掉了自己精心建造的伊山别业,带着一家八口人去杭州,在杭州西泠桥附近买了一幢旧房,修葺后,一家大小搬了进去。
杭州不但以它的湖光山色著称于世,而且是通俗小说、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和消费中心之一,千百年来,令无数文人墨客梦魂牵绕。李渔面对歌舞繁华的杭州,自信卖文可以养活一家大小。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但他心里很清楚,要想在杭州靠笔头混饭吃,没有当地官员和文人的支持和帮助,是很难的。他先结识了杭州诗人丁澎,后来又通过丁澎的介绍和引见,结识了陈子龙、柴绍炳等“西泠十子”。李渔感到十分欣慰,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次年,李渔的处女剧《怜香伴》问世。白话小说《无声戏》和《十二楼》,剧本《玉搔头》 《蜃中楼》《风筝误》《意中缘》《奈何天》等相继推出,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在杭城引起轰动,李渔随即声名鹊起,成为社会公众人物。顺治十七年(1666)九月初三,李渔过了五十岁生日不久,妻子汪氏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老来得子,李渔欣喜若狂,起名将舒,视若掌上明珠。
顺治十八年元月十三日,李渔的妾又为他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将开。八月,周云山将军率领部队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剿灭南明残余势力后,从前线凯旋归来,驻扎在金华府浦江县。周将军虽是一介武夫,却喜欢与文人墨客交朋友,李渔以前与周云山素不认识,经朋友介绍和引见,有机会参加这次宴会。被邀请的还有严元复、姚居石、胡伊人、宋彦兮、施必忠、陶康叔等。周将军把这次宴会安排在严州城(今梅城)的一家酒店,桌子上摆满各种精美的菜肴,大家举杯庆贺周将军凯旋!严元复提议把宴会移到严陵西湖游艇上去,可以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美景。大家一致赞同。
严陵西湖是唐朝睦州刺史侯温所筑,中有宝华洲,上有焕文堂。一行人来到湖上,个个兴奋异常。面对这湖光山色,李渔感触很深,写下了《严陵西湖记》:
武林有西湖,严陵亦有西湖;武林西湖有南北二峰,严陵亦有南北二峰。予未至时,意其效颦于杭,莫之神往。岁辛丑偶经斯地,周将军以西征奏凯归,大会宾客,一时巨公贤豪、才人墨客星聚,酒酣耳热,严子首建泛湖之议,诸客乐从。遂移酒核往,呼船未至先循岸而眺,时日已昃,樵担下云,万峰变态,深浅隐现非一状,枫似丹而未匀,有如桃杏初裂,群鹭归栖林莽,又若梨李之烂开,景物移人,几认白帝为青帝。客之工诗与画者,皆喜得异料,云昔人比西湖于西子,言其媚也,予谓在杭者,绰约而绮丽,是既入吴宫者也,此则露倩冶于浑朴,其在苎萝村乎?
舟至而登,不施篙楫。将军以黄盖蔽日,即以代帆,信风所飏而之焉,鼓吹一作,鱼鸟惊悸,盖前此未之有也。银瓶泻酒,声与瀑音相乱,绕宝华三匝而后登。严之宝华亦犹杭之湖心,但少亭耳,然芜秽,诗联无从著迹,亦正以无亭故,是湖以不幸而得幸也。童子折红蓼入舟,击鼓催递,以助觞政,舟中哗笑与城头击柝声相答,环岸观者如堵,谓有湖来不睹此游,舟中何许人,乃能为此辟荒盛事。噫!果如此言,则今日非也,乃苎萝女子于归日也。因发一笑。
暝色催人,游者去而观者亦散。时八月二十有八日,同泛者严子元复、姚子居石、胡子伊人、宋子彦兮、施子必忠、陶使君康叔、周将军云山,暨余而八焉。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通畅,不事雕琢,风格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了严陵西湖美景。
康熙元年(1662),李渔把家迁移到南京,他从一个姓朱的官员手里买来一幢旧别墅,鸠工重新建造,李渔把它命名为芥子园。康熙五年,李渔以家中婵妾为主组成昆剧班,乔姬温柔秀美,适于扮演旦角;王姬俊俏刚烈,适于扮演小生,再配以其他诸姬。每当登场演出,乔姬扮演女主角,王姬扮演男主角。自编自导,从事演出活动,观众赞不绝口。李家昆曲戏班从此浪迹四方。远至北京、西安、兰州、福州等地,广交朋友,其中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福建总督刘斗向、《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苏州拙政园主人王永宁、浙江总督李芝芳等等。
康熙十一年(1672),李渔六十二岁,他带着戏班到荆楚演出,频繁的赶场演出,乔姬病倒了,医治无效,终于撒手而去,年仅十九岁。乔姬死时,最悲伤的是王姬,她和乔姬在舞台上扮演夫妻,台下形影不离。次年,王姬也病倒了,卧床不起四五天后,也溘然而逝。王姬比乔姬小一岁,死时也是十九岁,李渔悲痛至极,欲哭无声。大家为失去二位好演员而痛惜不已。李家戏班随之风流云散、土崩瓦解。
康熙十四年(1675),李渔从杭州送将舒和将开两个儿子到金华府参加童子试。年迈还乡,李渔感触颇多,他在经过七里泷严子陵钓台时,写下了《严陵记事》七绝八首。其所赋慢词《多丽》,更是从道德和气节高度,严厉谴责自己:
过严陵钓台,咫尺难登,为舟师计程遥发,不容先辈留行。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执纶竿,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轻?不自量,将身高比,才识敬先生。相去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
再批评,一生友道,高卑已隔千层。君全交未攀衮冕,我累友不恕簪缨。终日抽风,只愁载月,司天谁奏客为星?羡尔足加帝腹,太史受虚惊。知他日再过此地,有目羞瞠!
词中歌颂了严光不慕名利的高风亮节,并以严光与自己对比,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自己四方乞食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
李家戏班垮台后,李渔也老了,且体弱多病,叶落归根的思想也日益浓烈。康熙十六年(1677),李渔卖掉芥子园离开南京,重新回到杭州,他买来吴山东北麓张侍卫的旧宅,在这里构建了一座园林,命名为“层园”。在这里,他把一生的创作编成《四六初征》和《闲情偶寄》,并于当年的冬天出版面世。
由于疾病的折磨,李渔的身体越来越差。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三日,李渔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死后葬杭州方家峪九曜山,钱塘县令粱冶湄为其题“湖上笠翁之墓”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