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9年02月23日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九姓渔民》正式搬上荧屏
阅读数:2088 本文字数:1771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九姓渔民》正式搬上荧屏
这是全国第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九姓渔民是一个古老的、鲜为人知的独特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习俗现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集电视连续剧《九姓渔民》就是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该剧讲述了一个神秘的群落,一段凄美的爱情,一张古老的酒方,一场残酷的斗争,一部精彩的传奇。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扫平江南最大劲敌陈友谅之后,便把陈友谅和他手下得力将领的后人,凡九姓,流放到新安江、富春江江面,只许打鱼为生,并给他们戴上了“贱民”的帽子,明令永世不得入士林,不得与岸上人通婚,不得上岸居住,上岸不许穿鞋,不得进入任何公共场合。从此,九姓渔民就以船为家,上岸仅仅是为了完成最简单的商品交易。男人一律头戴绿巾;女人稍有姿色,则供官府、军旅以至富商、豪门取乐。特殊的生活形态,使九姓渔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俗。
本剧讲述徽商子弟朱文甫逃婚途中在新安江遇险,被九姓渔民后人相救后,帮助九姓渔民与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曲折离奇、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诚信经商中实现和气生财的传奇故事。剧情展示了故事发生地———建德厚重的民俗文化和酒文化,描摹了新安江秀丽的山水风光,再现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仁爱、平等、创业、和谐的精神境界。本剧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强大主创班子投入,画面优美,剧情曲折,人物丰满,演员出彩,是一道丰富的文化盛宴。
《九姓渔民》故事梗概(上)
民国初年,徽商子弟朱文甫为逃婚约,轻舟东下新安江,欲闯荡江湖。未曾想,新安江滩多流急,夜幕难辨,落入江中,幸好被当地九姓渔民的后人陈雪梅救起。
陈雪梅的父亲陈满舱用祖传的药酒为昏迷不醒的朱文甫治病。此时,正在附近茭白船(水上勾栏)上行乐的大酒商徐玉昆听说了陈满舱正用药酒救落水人的事,佯作关心前来探望,亲见了药酒治病的神妙。他对陈满舱祖传的酒方觊觎已久,现在亲眼得见,更是垂涎三尺,就像他早已贪婪陈雪梅的美貌一样。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酒方和雪梅弄到手。
经过陈满舱父女的精心调养,朱文甫的身体很快康复。朱文甫与陈满舱父女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了解到九姓渔民的悲惨境遇和困苦生活后,朱文甫决心留下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一天,县政府派军警来江边征收严苛的“渔课”,朱文甫面对横征暴敛,忍不住站出来为渔民们说话,恼羞成怒的军警就把朱文甫抓到了县衙。县长吴庆奎见他一身渔民装束,以为他也是个“贱民”,对他很不客气。徐玉昆为笼络朱文甫,凭他与吴县长的权钱关系,保出了朱文甫,并请到家里,又是好酒好菜相待,又是称兄道弟,还假惺惺地说要与陈满舱合伙做酒的生意,欲把陈满舱的酒方弄到手。朱文甫对徐玉昆要与陈满舱合伙做酒的打算很感兴趣,以为这样或许能帮助九姓渔民摆脱困境,但他的想法遭到了陈满舱和其他渔民的竭力反对。他们告诉朱文甫,祖上规矩:酒方传子不传女,无子才能传入赘女婿,绝不能传外人,更不能传给像徐玉昆这样人面兽心的家伙。
徐玉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想把陈雪梅纳为二房,再以女婿的身份得到陈家的祖传酒方。他用了种种讨好、利诱、威逼的手段,却都碰了钉子。当他看出雪梅对朱文甫有意时,便派人把雪梅抢到茭白船上,想先下手为强。众渔家和朱文甫得知后又气又急。他们知道徐玉昆在茭白船上一定安排了不少打手,硬来不行,报官更不行。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曾做过江湖郎中的朱文甫的干娘想出了一条妙计。她与陈满舱设法上了茭白船,并用独家浸有“舒筋软骨散”的金针,趁徐玉昆等人不备,一针扎在徐玉昆的颈后,徐玉昆当场就瘫了下去。陈满舱趁乱救出了陈雪梅。陈雪梅被救回后,朱文甫开始悉心筹办渔家酒坊。在城里热心商人顾老板的帮助下,渔家酒坊筹备就绪。陈满舱要请朱文甫做酒坊的当家人,但朱文甫却执意不肯,认为不能破了渔家祖上定下的规矩。为了酒坊能让懂得经商的文甫来当家,从小和陈满舱亲如兄弟的顺儿大伯给陈满舱出了一个主意:让朱文甫娶了雪梅,这样,酒方就可以交给朱文甫,并能当这个家了。陈满舱本来还担心朱文甫不愿娶陈雪梅这个“贱民”的女儿,没想到,朱文甫不但没有顾忌,而且早就与陈雪梅互相倾心了。于是,酒坊和婚事一起开办,按九姓渔民传下来的婚礼规矩,在陈满舱“训女婿”时,朱文甫立誓:自此甘做渔家女婿,一定要把酒坊办好,帮助九姓渔民摆脱困境,过上岸上人的生活。
(原著邵国栋缩写市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