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5日

川味三椒最为奇

——草木笔记之三十五

□ 杨吉元

阅读数:9547   本文字数:2162

在明朝之前,中国人是不知辣椒为何物的,而如今,以辣闻名的川菜馆遍布全中国,辣椒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十四亿人离不开的调味剂。这里来说一说被称为“川味三椒”中花椒、胡椒与辣椒的前世今生。

 

一、花椒

 

 

古代的椒,指的是花椒,并非现在的辣椒。椒,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最后两句是:“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荍,即锦葵。在小伙子的眼中,姑娘就像锦葵一样美丽;姑娘也看中了小伙子,于是赠给他一束花椒。我们绝对想不到的是,在西周时代,古人竟用花椒当作定情之物在青年男女之间赠送,如同当代人用玫瑰赠送心上人一般。也许在古人看来,或其形红艳,或其子众多,或其味芳烈,花椒给人的形象是美好而多福。

花椒果粒红艳,香气四溢,味温纯正,古人便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诗人屈原清高自持,常以美人香草比拟。在其作品中,多次借花椒吟咏情怀,可见花椒种植之普遍和在古人心中的高贵地位。如《九歌·湘夫人》有“播芳椒兮成堂”的句子,意思是用花椒掺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被称为“椒房”的房子,也许可防潮湿,可添芳气,不仅取其温暖芳香之意,更有花椒多籽包含祈求繁衍多子的用意。“椒房”又称为“椒室”,最早是指皇后殿,后用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但我们可以想象,花椒的价格从古至今都非常昂贵,花费大量的花椒涂抹椒房,其实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据《晋书·石崇传》,石崇和王凯等人都是晋代豪门巨富,他们互相不服,经常斗富。石崇用花椒末涂抹屋内墙壁,王恺就用红脂玉石作涂料,这便是“石王斗富”的典故。

由于特殊的芳香,花椒还做成椒酒被古人用于祭祀。关于椒酒的制作,有人认为是将花椒直接加入酒中长久浸泡而成,类似现在的杨梅酒;有人认为是在将饮酒时,以盘盛花椒,趁酒温撮三四粒置杯中,香气起,即饮之。陆游在《己巳元日》诗曰:“曾孙新长奉椒觞,儿女冠笄各缀行。”儿女们进行了冠礼和笄礼,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就连曾孙也手持椒酒敬奉诗翁,诗中描绘了敬奉椒酒的场景,写出了家庭的和美兴旺。

与酿酒相比,花椒用作调味料则要迟很多。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今成皋诸山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这是花椒首见用于饮食之中。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说:“椒颗调和百味,香美。”花椒气味芳香,在烹饪中主要用来去除肉类的腥气,同时还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好的花椒入口香麻芬芳,舌头在瞬间失去味觉,然后麻味在舌尖上慢慢散开,最后会感受到丝丝的回甜。

花椒还是治疗疾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列秦椒为中品,说花椒能“坚齿,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据《本草纲目》说,有一妇人年七十余,病泻五年,百药不效,李时珍用平胃糁加花椒、红茴香、枣肉,制成丸,令其服之,遂痊愈,十分神奇。

 

二、胡椒

 

 

按李时珍的说法,胡椒原产南番诸国东南亚一带,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美国汉学家爱德华·谢弗在他的《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为我们详细勾勒了胡椒的传播路线:“胡椒属植物,最初生长在缅甸和阿萨姆,先是从这些地区传入了印度、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尼西亚,然后,又由印度传入波斯,再由波斯与檀香木和药材等一起转运到中世纪的亚洲各地。”

我国最早记载有胡椒的文献可能是《后汉书·西域传》,说天竺国有“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等物产。天竺,即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由此可知,胡椒之“胡”,指的乃是印度。唐代,胡椒在中国已经为人所喜用。《酉阳杂俎》说胡椒“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当时,胡椒还是稀罕之物,价格非常昂贵,足以媲美金银财宝。据《新唐书·元载传》载,唐代宗的宰相元载骄横恣肆,贪得无厌,被唐代宗诏赐死。官府“籍其家,……胡椒至八百石”。按汉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八百石可谓天文数字。元载家藏的胡椒达八百石之多,可见元载之贪。

 

三、辣椒

 

 

学界一般认为,辣椒原产于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国,最先由印第安人种食。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大约在16世纪下半叶的明代万历年间,辣椒最先传入的是浙江,人们称之为“番椒”,至今不过是短短400余年。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云:“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秃笔头”是对辣椒外形最形象的描绘,也是迄今所知与辣椒有关的最早史料。因为东南沿海一带没有吃辛辣的传统,辣椒传入之后影响并不大。后来溯江而上的辣椒,却在稍后的乾 (隆) 嘉 (庆) 时期,迅速占领长江中上游的湖南、四川和云贵高原的贵州、云南。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即称“辣椒处处有之,江西、湖南、黔、蜀种以为蔬”。辣椒在西南广受欢迎的原因,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有关:首先,西南一带湿气比较重,辣椒刚好有祛湿作用;其二,东部沿海主要吃的是海盐,而西南地区吃的是井盐,井盐较贵,人们就用辣椒来代替盐;第三,西南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一般适宜咸味和辣味,辣椒能下饭,省菜,这既是生理所需,又可以节约粮食。道光《遵义府志》即称:“居人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贫者食无他蔬,一碟番椒呼呼而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打破了中国饮食原有的地域格局。尤其是四川火锅、万州烤鱼、东北烤串等浓郁的地方口味,很快地被带入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至此,辣椒终于红遍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