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1月25日

浙江17部门联合发文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阅读数:1409   本文字数:2296

近日,省商务厅等17部门印发《浙江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区域级的流通节点县级城市,全省乡镇商贸综合体(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覆盖率100%,县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率100%。

培育50家左右农产品供应链核心链主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35%,快递村村通覆盖率100%,县乡(镇)村商贸物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流通功能布局体系基本建成。

全省县乡(镇)村三级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城乡互通更加顺畅,商品流通更加高效,业态更加丰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县域商业体系,加速推进农村山区跨越式发展

 

高标准完善县城商业设施

加大对山区26县政策支持力度,高标准建设完善一批县城商贸综合体(包括服务中心)、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和大型共享仓储设施。“十四五”期间,各县(市、区)要分类、分期改造提升至少1家县城商贸综合体(包括服务中心)、1家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和1家大型共享仓储设施。

高水平建设乡镇商贸中心

高起点建设完善一批现代化的乡镇商贸综合体(包括服务中心),把乡镇打造成整体性带动农村商业的联动节点和网络枢纽。“十四五”期末,新建或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500家以上,覆盖全省100%以上乡镇。

高起点打造农村商业网点

推动乡愁产业和建设新型农村商业网点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文旅商结合,展示乡土特色、烙上乡愁印记、体现乡情温度的高质量乡村商业设施。“十四五”期间,实现辖区内行政村新型商业便利店、网商进村和邮政综合服务站全覆盖。

 

高质量建设扩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型农村商业主体

 

建设扩增特色产业基地

推动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建成一批年产值超过几十亿甚至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到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稳定在20万家以上。实施“户转场、场入社、社提升”行动,到2025年,家庭农场稳定在11万家以上,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5000家以上。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深化完善大学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补助政策。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打造100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500家,组建产业农合链500家。

培育新型农村商业人才

把新型商业人才培育计划纳入全省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通过举办创业创新和技能大赛等活动,挖掘农村商业人才。加大商业人才的招引力度,提升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入职农村商业服务体系的占比。

 

数字赋能农产品上行能力,智能畅通商品流通市场体系

 

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推进海鲜、香菇、竹笋、茶叶、蜜橘、胡柚、杨梅等浙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与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的产地流通体系。支持产地市场通过土地作价、投资建设等方式,融通社会财力,改造提升一批产地市场,提高保供能力和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加速流通主渠道数字化建设

2021年起,启动全省一级农批市场和龙头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工程,2021年支持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级批发市场进行数字化建设,2025年实现全省一批市场100%完成数字化改造。

扩大农村电商创新流通新业态

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好网购快递配送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有实力的电商、邮政、快递和连锁流通企业向农村下沉供应链,加快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提高商品化预处理能力

在农产品产区“最初一公里”的商品化预处理能力上加大投入,支持供应链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商品化预处理设施和预冷设施的项目投入,实现重点农产品商品化预处理100%。

打造农产品全程冷链供应链闭环

围绕主干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打造全链闭环物流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全省新增冷库库容1500万立方米、冷藏车3000辆,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35%。

增强农资三农服务能力

进一步鼓励各类农资市场主体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农资企业提高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比例。支持供销系统、邮政乡镇网点巩固基层农资供应、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

 

丰富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提升农村消费服务供给

 

丰富农村消费市场需求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各类消费品,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实施消费助农计划,鼓励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更好融入农村市场。

提升农村消费服务供给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发展乡村夜间经济。统筹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网点,提升乡镇商贸综合体(服务中心)和农村集贸市场的服务水平。

优化县域文旅消费品质

进一步提升文旅、民俗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动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综合特色农业基地、特色古镇文化、特色民俗遗产、特色森林景区等资源,打造服务配套、设施现代化的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新型特色镇、特色乡村,发展沉浸式红色文化旅游,通过数字化视觉影像、场景再现和全景体验,提升县域文旅消费品质。

《方案》还明确,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包括推进农资领域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守法经营和质量公开承诺制,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和抽查等。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