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9月17日

市民政局:“救”让爱在一起 照亮回家路

阅读数:939   本文字数:936

本报讯 今年5月30日,市民政局救助站在日常巡查中发现,320国道下涯段马路边坐着一名大声唱歌的行为异常男子。此人约莫50岁,光看外表、衣着还算整洁并无异常,但两个硕大的编织袋里漏出的废品已经隐隐暴露了他的身份——流浪人员。于是,工作人员上前询问,他一会儿自称是广东人一会儿又说自己是福建人。工作人员从他唱歌和吐露的只言片语中判断他应是贵州方向的人士,出于安全和疫情防控考虑,随即联系了辖区派出所边核实身份边送他往定点医院做核酸检测。

就在要做核酸检测时,该名男子突然反抗起来,无论怎么劝说也不肯配合,还把民警给咬伤了,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其带回救助站临时安置。面对这种有暴力倾向又不愿沟通的救助对象,工作人员耐心与其沟通,及时送水送饭,在其到站后的第三天傍晚,该男子终于开口并提供了一些模糊地址信息。工作人员根据搜集到的模糊信息逐一打电话到当地民政部门核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探得知此人叫王某某,贵州绥阳人士,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经常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家中已无人照料。市民政局救助站将王某某护送返乡后,并多方协调,帮助王某某在当地落实了特困人员待遇,目前已安置在当地的精神病院治疗。

据救助站负责人介绍,像这样帮助流浪人员返乡并妥善安置的事例,就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面对流浪在外或无家可归的救助对象,民政部门秉持“救助一个人、温暖一颗心、团圆一个家”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全天候精准发现、全方位精确查找、全区域精心护送等工作方式,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合作,运用DNA比对、人像识别等先进手段,通过听方言口音、观生活习俗、聊饮食喜好、辨衣着服饰等综合方法,积极开展救助寻亲,用爱心、热心、耐心温暖着流浪人员和救助对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救助站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实施“指南针救助”行动,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1—7月,市民政局救助站流浪乞讨应急联动出勤21次,成功劝返职业乞讨3批次21人、街头卖艺4批次19人,临时救助38人;收治精神异常人员10人,成功为9人找到亲人并护送安全返乡。“让每个流浪人员回归家庭,是救助人最大的心愿;安置好无法回归家庭的救助对象,是救助人最大的安慰。”这是市民政局救助站每个工作人员的心声。

(通讯员 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