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8月04日

建德革命烈士纪念碑

阅读数:4036   本文字数:88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炮声,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文化运动的洗礼,使建德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并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同时,走上了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建德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1927年2月,建德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建德小组成立,标志着建德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并为以后中共建德临时县委、中共建德县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1月,寿昌南乡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湖塘支部成立;1928年6月,中共寿昌县委成立。从此,建德人民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畏牺牲、英勇奋斗,先后有270名建德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英魂虽逝,精神犹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革命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造福后人的高尚品格不会被遗忘,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为人民、为革命的奉献精神万古长青。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英勇无畏和崇高奉献,才有了今天建德的安定繁荣,人民的幸福和谐。

巍巍青山见证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滔滔碧水传诵着他们的万古英名。1987年,中共建德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筹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建德革命烈士纪念碑选址新安江街道南山路中段、焦坑坞北坡,所处位置海拔114.2米,占地6536平方米,于1990年7月5日奠基,1991年6月23日举行落成揭幕仪式。纪念碑通高16米,重254.5吨。碑体正面为肖劲光大将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体为阴文、纯金箔贴面;碑体背面为中共建德县委、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正面浮雕花环2只,东西两侧浮雕葵花2朵,碑体上端东西两侧浮雕和平鸽各2只。

1992年1月2日,建成光照千秋牌楼、凝碧亭等配套设施。光照千秋牌楼以“烈士伟业光照千秋”之意得名,位于建德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一平台,青石材质,四莲花柱,琉璃瓦,牌名“光照千秋”、匾额“功昭日月”分别由浙江省原省长李丰平、省委原书记薛驹题写。凝碧亭以凝望一江碧水、隐喻英灵之意择名,位于东上山步道第26级台阶处,亭子6柱单层,直径4米,亭柱有谈山雨撰、骆恒光书楹联:好山好水无意者亦当留步,英灵英气有情人自会鞠躬。

 

(来源:中共建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编纂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