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6月26日

一路南下

□ 沈琪彪 市委老干部局供稿

阅读数:2235   本文字数:1542

进入浙江以后,往南走,山多了起来,越走山越高且陡。出生平原的刘兆麟,见着大山总觉得有一种压迫感。走山路他有如蹚水过河的感觉,战战兢兢,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跌个鼻青脸肿。到了浙西建德,更是荒山野岭,野兽时常出没,蚊虫侵扰,苦不堪言,还有那凉冰冰的蛇,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地方突然出现,让他心惊肉跳。他曾想,生活在这里的人,太不容易了。这是刘兆麟初到建德时的印象。建德的山区环境,不是他喜欢的,甚至有点讨厌。可他在建德一呆就是70年。

 

离乡闹革命

1933年,刘兆麟出生在山东省寿张县一个贫穷的家庭。1947年,才15岁的刘兆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成为解放战争百万大军中的一员。

寿张县比大部分地方解放得要早,有部队经过,他们就跟着走。刘兆麟回忆道,那时参加解放军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口号响亮,打土豪分田地深得人心,我们那里年轻一点的人都自愿参军,一路向南。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刘兆麟在104师316团卫生队,离前线很近,抢救伤员。重伤员临场抢救,经过简单包扎处理,由担架队运送到后方医院,而轻伤员则经过简单处理后又重新投入战斗。

1949年1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鼓舞人心的口号早已在部队中传开。

这时,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号召地方干部随军南下,接管建设新中国。

要打过长江去,要解放全中国,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那种豪情,那种渴望自由、渴望解放的心情和一直以来受压迫,受迫害的压抑心情截然不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兆麟眉飞色舞,激动的心情依然无以言表。

 

转业到建德

解放军渡江以后,刘兆麟一直跟随部队,解放上海、杭州,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到过宁波象山、石浦,温州南麂岛、洞头、宋岛。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在浙江使用过毒气弹,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人民仍然深受其害,各种瘟疫肆行,医疗防疫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1953年6月,刘兆麟加入到华东公安17师防疫队,足迹遍布整个浙江大地。直到1956年从部队转业。

转业后的刘兆麟,来到浙西山区的建德专区——梅城,上级安排他在建德专署成立防疫站,并任站长,负责建德地区防疫工作。几年后,建德行政专署撤销,防疫站改属建德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

从平原来的他,在山区特别不习惯。有时因工作原因下乡,山路上人少,他感到害怕,他对山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他曾想打退堂鼓,回到平原上去生活。“可是,这里工作需要人做,党既然安排我在这里,我就要好好地适应这里的环境,好好地工作。”他说。

当时新政权刚建立,经济落后,刚成立的防疫站仅刘兆麟一人,从医院隔出一间房子,挂上牌子,防疫站算是正式成立,后来增加的那几个略懂医术的人员,还都是刘兆麟遍访乡镇请来的。

另一个问题是,地方上还有土匪,下乡下村很危险,但刘兆麟仍旧越是艰险越向前。

解放后的建德,流行病很多,特别是流感和血吸虫病,一直困扰着人们,防疫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从医院卫校招来的,虽有理论,却缺少实际经验。刘兆麟在工作之余,给工作人员培训,带他们下乡下村实地考察。那时,大家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把建德的防疫工作做好。

 

永远跟党走

1994年1月,在建德经济社会不断稳步发展的时候,刘兆麟光荣退休了。退休后的他一直定居在建德。他说:“如今的建德,高楼林立,公园环绕,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你看,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到处都是,近几年又有了高铁,出个门方便啦。哪像我们以前,到哪儿都全靠两条腿。”

1994年,交通条件改善后,刘兆麟在女儿的陪伴下回过一次山东老家,但老家的父母、哥哥、姐姐全都去世了,他在老家已经没有“家”了。

建德虽不是他的出生地,但他在这里整整生活了70年,建德早已成了他的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刘兆麟感到十分的自豪。他说,自己要永远跟党走,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