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5月17日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纪念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十五周年

阅读数:6529   本文字数:2540

编者按: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献形式,“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定义,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书(简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进入依法修志、依章修志的新阶段和大规模、正规化修志的新时代。根据《条例》“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规定,2022年,我市将筹备新一轮《建德市志》编修工作。本报特地刊发此文,以纪念《条例》颁布施行十五周年,并以之作修志预动员。

 

 

建德(严州)历史上的修志情况

 

建德修志历史悠久。建德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迄今可考的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重新编修的《严州图经》(之前,南宋绍兴九年即1139年已编修过《严州图经》,但已佚散)、景定三年(1262)编修的《严州续志》(又名《景定严州续志》《新定志》),这两种志书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之后元明清诸代,严州府屡次编修《府志》,比较有名的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续修严州府志》和 清光绪九年(1883)的《严州府志》,后者为今天人们使用最广泛的府志。而从清康熙初年建德、寿昌两县,开始编修县志,直到民国年间的1919年、1930年,先后修纂了多部《建德县志》《寿昌县志》,之后停止。据复旦大学历史系巴兆祥教授研究统计,这段时期内共编修了23种府志、县志,但存世不多,且大多保存于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地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后建德修志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修志工作,将志书功能明确定位为:存史、资政、育人、交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建德在修志工作上,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并作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建德启动《建德县志》编修,是全省5个率先修志的县区之一。1986年,《建德县志》出版,成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时期第一部新编县志,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5—1986)一等奖,被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作为“六五”期间全国修志优秀成果之一(共3部),在第一次全国修志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呈送中央书记处领导审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作了报道。此志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第一轮修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浙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特地将专门收集社会主义时期新编方志的浙江方志馆,设在了建德。

之后,受其影响,建德掀起了修志高潮,教育、卫生、工商业、城市建设等部门,分别利用《建德县志》修志资料,编纂(内部刊印)了《建德县教育志》《建德县商业志》等10余种部门志;新安江水电站、建德铜矿等部门、单位,编纂出版了《新安江水电站志》《建德铜矿志》等行业志,专业志《建德县地名志》,及全县第一部乡镇志《梅城镇志》。1990年代中期开始,又编纂出版了《建德市交通志》《建德市人大志》《建德市政协志》《建德市公安志》等。

2000年9月,我市开始编纂综合年鉴《建德年鉴》,一年一卷,至2020年底共出版21卷,每卷约72万字。2005年开始由中国方志出版社等公开出版发行。其中,《建德年鉴(2014)》获得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二等奖。

200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建德市志(1978—2005)》编修工作。至2010年3月,《建德市志(1978—2005)》正本(三卷)正式出版发行,翌年9月,其附卷《严州历代文献辑存》也正式出版发行。4卷总计388.8万字,是杭州市二轮修志首部县级综合志书,建德成为全省首批最早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的5个县(市)之一。该志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实践创新,在方志学术界屡屡被提及和赞誉。

《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政府也配套出台了该《条例》的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和部门单位,开展修志工作。之后,我市市属单位部门,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也陆续开始编纂相关部门志、专业志和乡镇志。至2020年底,共出版《建德市林业志》《建德市地名志》《建德市军事志》《新安集团志》《浙江新化志》《寿昌镇志》《乾潭镇志》《钦堂乡志》等20余种。内部出版的有《建德二院志》。在编的有《建德市公安志(1979—2018)》《建德市文化志》《建德市政协志(1998—2019)》等。

同时,村一级也开始编修村志。2010年12月,谢田村编修出版了全市第一部村志《谢田村志》。之后,有多个村启动村志编修,至2020年底,出版或内部刊印了《戴家村志》《安仁村志》《胥岭村志》等。其中,《胥岭村志》合家谱、村志二体为一,对新时期广大农村编修宗谱和村志做了有益探索;《安仁村志》以其创新风格,得到修志界的高度肯定。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自199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进行地情资料编撰工作,特别是2000年以后,加大旧志整理力度,先后编纂了《古镇梅城》《古镇寿昌》《建德桥梁》《建德古树名木》等以志体为主的地情专题文献;整理出版了《(淳熙)严州图经》《(光绪)严州府志》《(民国)寿昌县志》等5种旧志,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至2020年末,全市已编修出版各类志书70种,其中:综合县级志书2种(县志、市志),行业志、专业志、部门志、企业志57种,乡镇志4种,村志7种。点校旧志5种。另有在编部门志3种,在编的村(社区)志6种。

 

 

成果利用和修志队伍

 

各类志书的编修、传世,对记载和传承建德地方历史、服务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建德县根据《寿昌县志》的有关记载,对早已匿迹于山洪淤泥和荒草的灵栖洞进行探查发掘,让这座地下艺术宫殿得以再现人间,成为我市第一个正式对外开放的洞穴景区;2010年前后,又利用《寿昌县志》有关记载,对横钢原厂区曾一度开发利用但因出水量不够理想而废弃的的温泉资源,进行再度探查,查明了符合历史记载的出水点,进而开发利用为现在的温泉度假区。而2018年以来的梅城严州古城复建项目,包括“美丽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项目,其复建依据,大多来自历代《严州府志》《建德县志》,使复建的项目,古色古香、厚重有韵,真正实现了“复建”的目标。此外,我市历史悠久的农业特色产品“建德苞茶”“建德鸡蛋”分别在2007年、2020年申请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时,均引用了《严州府志》《建德县志》等志书记载,作为申请依据,最终顺利注册成功。

(中共建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编纂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