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18日

抛荒35年 桑园这片田地迎来大丰收

阅读数:1276   本文字数:776

近日,洋溪街道友谊村桑园自然村金黄的稻田间,两台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收割师傅告诉记者,收成好的亩产可达500公斤。

当时时令已过小雪,早已过了稻谷收割季节,为什么这片稻田才收割?

曾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桑园村干部的吴吉顺告诉记者,原来这是一片荒芜了35年的抛荒田。这片田靠近莲花溪,地势平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上世纪70年代时种植早晚两季水稻,当时的建德县委召开粮食生产先进表彰大会,全县奖励4台拖拉机,其中一台就奖励给桑园村。

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后,承包田种什么品种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有的种植玉米,有的种植蔬菜,有的种树苗,有的干脆到外面打工了。由于种粮不赚钱,从1985年起,桑园村70多亩水田连同邻近新宅村的100多亩水田,除了零星种植蔬菜或承包给他人种树外,大部分抛荒了。

今年6月,洋溪街道通过市粮油站推荐,找到大同镇种粮大户陈正中,希望他能承包这片抛荒田,让这片已经抛荒多年的良田重新种植水稻。

陈正中是大同镇水稻种植大户,2015年注册成立正中家庭农场,在大同镇承包种植水稻400多亩。这位朴实的庄稼汉是位种田好手,2017年10月曾经创下单季水稻亩产1003.5公斤的杭州市水稻种植纪录,中央电视台曾作过报道。

陈正中到桑园村这片抛荒田看了以后发现,由于多年没有种植水稻,灌木杂草有一人高,涨大水时垃圾都从莲花溪冲向田里,砂石、塑料薄膜等随处可见,而且还是插花田(零星种有树苗、蔬菜)。田间没有路,不通电,只有排水沟,没有灌溉渠,难以灌水,种植条件很差。他抱着消除抛荒田的想法,跟洋溪街道签订了五年的种植合同。

转眼到了7月,已经过了水稻种植季节一个多月,陈正中从大同聘请的种植人员进入桑园村,除草——翻耕——插种——施肥……7月中旬连续下雨,大家冒雨插秧。种下去不久又遭遇大坝泄洪,河水倒灌,十多亩被淹没,后又重新补种。灾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溉、除草,做到精准施肥,虽然延误了一个多月农时,但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王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