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02日

回忆扁食

□ 叶 梓

阅读数:2537   本文字数:1528

 

清水,是我的家乡——甘肃天水下辖的一个县。

相对来说,清水县穷一些,但清水人老实些,和甘谷县武山县相比,生意的头脑不是那么活络,他们不会投机,也不会讲讨巧的话,他们更愿意守着自己向阳的小村庄,种几亩薄田,务几亩果园,过自己的小日子。我在天水生活时,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下乡,清水县就是我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每次去,在田间地头、屋前房后见到那一张张布满皱纹的面孔,总让人恍若回到家乡杨家岘,有着别样的亲切与熟悉。

当然,我也是冲着一碗地道的扁食去的。

扁食,这个名字不少人听起来,好像怪怪的,一定有不少人不知此为何物。其实,它的历史也不短,算一种古老的食品了。大概,是从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宋代的“臊肉双下角子”演变而来的。清代的史料里就有记载:“元旦子时年复届初一、无论贫贵富贱,皆以白面做扁食食之,谓之者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在北方,很多地方叫其称为馄饨,南方的广东却叫云吞,四川又叫抄手。为什么清水独独曰扁食,我请教过好几位地方史志专家,似乎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索性也就不探究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水扁食的烹调方式、食材,逐渐融入了当地的饮食特色,加上清水是个回汉杂居的地方,所以,扁食呈现出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荤素之别。

先说荤扁食。

荤扁食的烹制,大抵有炒、包、煮、调四个步聚。炒,就是取上好的五花肉,起一厘米薄厚的长条,一刀一刀切成肉丁,配以盐、醋、酱油、料酒等各种调料腌制片刻,再用慢火炒制,火候要不大不小,大则糊,小则无色;包,将先手擀的面切成大小合适的梯形面片,放一沓面片在手掌上,抓少许韭菜,一折、一挑、一弯、一捏,变魔术般包成了耳朵状的扁食;煮,要煮得恰到好处,滚两水,即可出锅;调,就是将盛在碗里的扁食浇上精心炒制的大肉臊子,放些许葱花,调上油泼辣子、醋、盐,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清水荤扁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与荤扁食相比,素扁食突出两个字:清淡。素扁食多以芹菜、萝卜、豆腐、韭菜为馅,捞在碗里,配以豆芽、菠菜等,浇上一勺纯胡麻油,调上辣椒、醋、盐即可食用。

有一年,我去清水下乡,目的地是一个极偏远的小山村。中午就吃他们自己包的扁食。村书记召唤来了三个妇女,她们包扁食的速度真是飞快,三个女人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厨房里,手快若飞,一手拿着切好的梯形状面片,一手撮起适量的韭菜放进面片里,将馅料完全包裹住,再将面片上下对折粘合在一起,最后用手将面片边缘捏紧,一颗小小的扁食就摆到了案板上——一排一排的,整整齐齐,看上去极可爱——本来,扁食的样子有点像猫耳朵,极好看。

清水东部的山门、秦亭一带,盛产麻籽,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将麻籽仁和豆腐合而为馅——名曰麻腐扁食——堪称清水扁食中的珍品。我见过一个平时特别温文尔雅的市领导,一次中午吃了四碗麻腐扁食,把陪同的乡镇干部一下子给镇住了。

好吃的秘诀是在哪里?

炝锅醋矣!

扁食的醋,不是简单地把镇江的香醋调进去,而是用当地自酿的醋。武山四门乡的醋,或者礼县盐关的醋,基本上是标配。而且,要炝成熟醋。锅里熟少量油,趁热,把切好的一大把葱花扔进锅里,翻炒两三下,立马倒进一大碗醋,约摸两三分钟后,等醋煮开,出锅,瞬间,醋的那股醇香扑鼻而来,直叫人垂涎欲滴。这样的“炝锅醋”让醋的醇香和葱花的辛辣味刚好达到中和状态,醋既没有之前那么酸,还有一种让人舌根回味的浓香。

其实,好的美食就是有一种让人吃得撑破肚皮的魔力。而清水本地人一定不会这样吃,因为他们世俗而普通的每一天,就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扁食开始的。天天吃,有什么好急的呢。清水,这名字听着也好听,和扁食配在一起更好听。清水扁食,清清的水里煮出来的扁食,有清澈透亮之感,仿佛在混沌人世间碰到了洗心之物。写到这里,我不禁怀念起那些在清水下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