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18日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阅读数:2736 本文字数:1039
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治早、治小、治准”的原则,将生物、生态、物理等防控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既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推进农药减量使用,又能提升草莓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病虫抗药性、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风险,促进我市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健康栽培是做好草莓生产的技术基础
选用无病虫壮苗
生产苗带病虫移栽,是大棚草莓病虫的重要来源。选用无病虫壮苗能大大降低大田病虫发生率。
合理轮作,深翻土壤
轮作是草莓病虫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办法,进行2—3年合理轮作,如与水稻等作物水旱轮作,避免与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轮作。
控湿防病
冬前垄面覆盖黑色或银黑色地膜,棚内沟中铺稻草,采用滴灌方式补肥水;大棚覆盖无滴农膜,保持棚室整洁通透;棚四周开好沟系,雨后及时排水,保持棚内通风换气,降低棚室湿度,减少病虫发生。
科学管理水肥
平衡施肥,增施鸡粪、猪粪等有机肥施入设施棚内,深翻,结合盛夏太阳能高温消毒处理,使其充分腐熟并杀死病原菌,同时控制氮肥用量;雨后及时排水,同时避免大水漫灌,适时灌水等。
物理防治技术
太阳能高温消毒
利用夏季高温和烈日曝晒,使土壤温度达到50—60℃,土壤在高温还原条件下消毒处理,杀灭田间病原菌及越夏害虫。连续高温消毒处理25—30天后,及时揭去地表覆盖的薄膜,耕翻后充分通风以备起垄移栽。
色板诱杀
黄板主要诱杀蚜虫,蓝板主要诱杀蓟马,色板插入棚内田间,一般放置20厘米×24 厘米黄、蓝色板每公顷375片,高于草莓植株30—50厘米,利用趋性黏杀蚜虫和蓟马。糖醋液诱杀,成虫期按酒:水:糖:醋=1:2:3:4比例,加入适量敌百虫,放入盆中,每7天补加半量诱液,14天换全量诱液,诱杀成虫。
放置驱鸟器
在大棚草莓产果期,放置驱鸟器可有效驱赶鸟儿进入棚内为害,减少草莓损失。
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天敌
主要保护利用七星瓢虫、丽蚜小蜂、小茧蜂、寄生蝇,马蜂等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尽量减少用药,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有效发挥多种自然天敌的种群基数,将害虫数量控制在不足以危害草莓的数量范围之内。
释放捕食螨
生产上使用较多的是胡瓜钝绥螨和智利小植绥螨。在开花期至果实生长期,按益害比1:10—20释放捕食螨,叶螨发生严重时可大量投放,来防治二斑叶螨等害虫。
性诱剂诱杀。
9—10月,在草莓田间挂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高度为1—1.2米,每4—5天清理一次诱杀的蛾子,20天左右更换诱芯,一般每平方米放置性诱捕器12—15个。
以菌治虫
可选用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防治草莓上的多种病虫害。
(赵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