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12日
名 牌
(外三则)
□ 汪国云
阅读数:836 本文字数:755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你看,在南宋的时候,广大消费者就已经对名牌产品趋之若鹜了。人往高处走。当人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时,就会比较讲究,自然会把目光投向社会公认的名牌。不过历史上有许多名牌都偃旗息鼓了,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质量是主要原因,因为名牌是以高质量为基础的,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便牌子不保。人是以品德为基础的,一旦缺德,便会名誉扫地。
著力始得
香严义端禅师说:“纵学得种种差别义路,终不代得自己见解,毕竟著力始得。”意思是说,即使学到了种种奇妙的义理,仍然不能作为自己的见解,毕竟是要自己用得上,体验得到,才算数。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来,“著力始得”,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加以认真思考并亲身体验,才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
多读经典
18世纪英国学者塞缪尔·约翰逊说:现代作家的多产和现代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于过去的优秀作品是不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趋时计,我们不得不去读那些价值较低的东西,而无暇顾及过去的那些优秀作品……现代作家是文坛上的月亮,他们发出的光是一种反射光,是从希腊、罗马古典作家身上借来的光。我们现在不少人除了虚荣心之外,还嫌读传统经典著作费劲,情愿只读现代作品省力,就像只欣赏月亮,而回避太阳。
藏书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唐代的杜暹,家里藏书很多,他在书房题有告诫子孙的三句话:“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卖的意思)及借人为不孝。”把家里的藏书卖掉,或者借给别人,都为不孝,这是古人的想法。现代人的情形就不一样了,家里藏书再多,会来借书读的人不大有了,想卖掉也没人要,除非卖给收废纸的人。所以,现代的爱书者买书、藏书,只顾及自己眼前的需要,至于后人如何来处置这些藏书,不去想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