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14日

意味隽永的茶联

(品茶说茶之四十一)

□ 周新华

阅读数:4180   本文字数:1621

据《杭俗遗风》记载,昔时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门口曾挂有一联,系集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各一句而成,堪称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联屡屡为人称引,在不少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中都能见到。

对联或曰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对仗工整,意趣和谐,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对联的发展历史中,衍生出了“茶联”这一意味隽永的门类,在城乡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都可以见到悬挂着的或镌刻着的茶联。这些茶联意蕴丰富,又兼多请名书家书写,常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也常予人以正气睿智之感,发人遐思,增进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茶馆悬挂茶联,主要起到广告的作用。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最终得一联:“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该联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及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术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刻于大门两边:“为名忙,为利记,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明清时期茶馆业大盛,因之茶联也极为丰富,不少名家都厕身其中。清杭世骏撰写并以行草书录一联:“作客思秋议图赤脚婢,品茶入室为仿长须奴。”江洵撰写并以隶书录:“几净双钩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郑板桥为扬州青莲斋题书:“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何绍基为成都望江楼题书:“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楼”的茶堂,门前挂有一联,自明人陈继儒《试茶》一诗中来:“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奇妙无比。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意思,直言:“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虽未出现“茶”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福建泉州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曰:“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此联上下纵联,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大碗茶”和“老二分”都是老舍茶馆当年创立时的基业,以此入联,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了茶馆的经营宗旨。

有许多民间茶联撰者无名,但却闻名天下。旧时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此联寓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福州南门外茶亭悬挂一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对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目前有记载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茶联,出自清代,留有姓名的,以郑板桥为最。郑板桥能诗会画,又懂茶喜品茗,他一生写过许多茶联,其中一联曰:“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情趣。

十年前,我调到大学茶文化学院工作,开始矢志研究茶文化。有朋友戏撰一联赠我:“看山谈水指月,吃饭睡觉喝茶。”我把它挂在办公室墙上,朝夕晤对,也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