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8月21日

唯独无花不竞芳

——草木笔记之三

□ 杨吉元

阅读数:2464   本文字数:1773

 

人类始祖亚当用尘土造成,夏娃则是耶和华抽取亚当身上的肋骨做成的。两人赤身裸体住在伊甸园中,不懂羞耻而且很幸福地生活着。有一天,夏娃受蛇的哄诱,偷食了善恶树上所结的禁果,并给了亚当食用。这样,他们有了智慧,彼此对望,意识到裸体,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树的叶子遮住下身。

这段神话传说见于《圣经·旧约·创世纪》,无花果被称为“生命果”和“太阳果”。在基督教会中,被作为天堂的果品而深受广大教徒的喜爱,把它和葡萄、桑葚同列为“内外皆可食”的三大重要水果。

公元前十世纪的西方神话中,还有一则关于无花果的故事:古罗马时代罗马创立者罗莫路斯王子,因为受到代表恶势力的妖婆和啄木鸟追赶,危急中,藏在一株无花果树的后面,终于逢凶化吉。从此,这株无花果树就被命名为“罗米亚”,意思为“守护之神”。

无花果树属灌木科类,树干不高,其叶片颇大,呈掌状分裂,叶面粗糙。成熟的无花果,鸡蛋大小,外形略呈扁圆,带蒂,形似荸荠、洋葱等。无花果熟时,外皮紫色,软烂味甘,甜如柿而无核。熟透了的无花果如果暴晒或遇雨,会自动开裂,芯仁里丝丝点点,流溢出粘稠的果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无花果出扬州及云南,今吴、楚、闽、越人家,亦或折枝插成。”它恐怕是最容易成活的一种植物之一,可以说是见土即活。

李时珍还说:“枝柯如枇杷树,三月发叶如花构叶。五月内不花而实,实出枝间,状如木馒头,其内虚软。”就连医药学大家都认为无花果乃“不花而实”,其实不是的,只是它的花器构造和开花过程比较特殊。开花时节,无花果将小小的花蕊隐藏在肥大的囊状花托里,花托顶端又凹陷进去,把雌雄花包在其内,只在顶上露出一点粉红色的雄蕊,在植物学上称为隐头花序。由于无花果树叶厚大浓绿,而所开的花却很小,经常被枝叶掩盖,不易被人们发现,当果子露出时,花已脱落,所以人们误认为它是不花而实,“无花果”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无花果至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据记载,无花果原产阿拉伯,后传入叙利亚、土耳其等地,自古及今,地中海沿岸诸国栽培最盛。无花果何时传入我国,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唐代传入。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底檷实,波斯国(今伊朗)呼为‘阿驿’,拂林(今叙利亚)呼为‘底珍’。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蓖麻,无花而实。”当时国内称无花果为“底檷实”,不知何意,估计是音译。古代伊朗一带称无花果为阿驿,叙利亚则称之为底珍。

无花果的叫法最早见于明朱橚《救荒本草》一书:“无花果,生山野中,今人家园圃中亦栽。”野生和种植在当时已经很普遍,在饥荒年代,可“采果食之”,以无花果为疗饥救荒之食物。

无花果又名优昙钵、映日果、蜜果、天生子、文仙果、奶浆果、品仙果等。如优昙钵的由来,乃梵语的音译。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

也许其果太过普通,其名又缺乏诗意,更因为“唯独无花不竞芳”,低调内敛,所以自古以来,鲜有文人为其吟诗做赋。

据研究发现,无花果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并存,是一种无公害纯天然的可口水果,现在各地种植非常普遍。《本草纲目》中称“无花果治五痔、利咽喉、消肿痛、解疮毒”,有健脾止泻、清肠除热、理气消食、止咳祛痰、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及痈疮疥癣等。按现代医学,无花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苹果酸、柠檬酸、蛋白酶等,能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促进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种脂类,故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无花果还有防病、抗癌的效果,其成熟果实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种芳香物质“苯甲醛”,具有防癌抗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无花果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酱、蜜饯,“采以盐渍,压实令扁,晒干充果食”(《本草纲目》)等。

清陈淏在《花镜》一书中,对无花果优点、用途和生长特性作了概括性的总结,最为全面,照录如下,供读者君细品:“(无花果)植之其利有七:一、味甘可口,老人小孩食之有益无损;二、曝干与柿饼无异,可供笾食;三、立秋至霜降,取次成熟,可为三月之需;四、种树取效最速,桃李亦需三四年后结实,此果截取大枝扦插,本年即可结实,次年便能成树;五、叶为医痔胜药;六、霜降后,如有未成熟者,可收作糖蜜煎果;七、得土即活,随地广植,多贮其实,以备歉岁。”